第176章 复仇的枷锁
上一回咱们说到,纳粹德国的三个小弟——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芬兰——在1944年是如何花样百出地临阵倒戈的。
罗马尼亚,是个“完美主义者”。人家通过一场干净利落的宫廷政变,配合前线苏军的雷霆一击,时机抓得妙到巅毫,成功跳船,还顺手把德国老大的油管给拔了,堪称技术流的典范。
保加利亚,则像个“喜剧演员”。它在两大阵营间反复横跳,想玩中立,结果被苏联老大强行“收编”,最后还闹出了“同时对全世界宣战”的政治笑话,过程荒诞,但好歹是保住了小命。
芬兰,是个“硬骨头”。它没搞什么政治花样,硬是在战场上跟苏联红军死磕,打出了一场“防御性的胜利”,虽然代价惨重,但最终凭实力为自己赢得了谈判的资格,保住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
这三位,虽然过程各不相同,结局有好有坏,但总归是跳下了轴心国这条正在沉没的贼船。然而,今天咱们要讲的这位主角——匈牙利,它的故事,就远没有那么“幸运”了。
在所有试图倒戈的仆从国里,匈牙利的结局可以说是最惨的一个。它既没有罗马尼亚的果断,也没有保加利亚的“好运”,更没有芬兰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顽强。它的犹豫、它的天真、它的历史包袱,最终让它付出了一场国家毁灭、首都变焦土的血腥代价。
要理解匈牙利为什么这么惨,咱们得把时钟拨得更远一点,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20年。
1920年,战败的匈牙利被迫签署了《特里亚农条约》。这个条约对匈牙利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国家级别的“凌迟处死”。
国土被肢解:匈牙利失去了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土,国土面积从奥匈帝国时期的一块大蛋糕,被砍得只剩下一小块面包心。
同胞被抛弃:超过三百万的匈牙利族人,一夜之间发现自己成了外国人。他们明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一觉醒来,自己家乡的土地被划给了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自己成了别国境内的少数民族。
这种深刻的国家屈辱感和收复失地的渴望,像一把刀,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匈牙利人的灵魂上。这就是所谓的“特里亚农创伤”。从那天起,匈牙利几乎所有的政治活动,都围绕着一个终极目标:修正条约,收复失地!
这种强烈的“复仇主义”情绪,就像一堆干柴,只需要一个火星,就能熊熊燃烧。而这个火星,很快就从德国出现了。
在这段时期,统治匈牙利的是一位名叫霍尔蒂·米克洛什的海军上将。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是一位典型的旧时代欧洲贵族。他曾经是奥匈帝国海军的总司令,打过胜仗,当过英雄,甚至还给奥匈帝国的老皇帝当过副官。他为人保守,脑子里装的全是19世纪贵族那套关于“荣誉”、“尊严”和“体面”的准则。
你可以把他想象成一位穿着笔挺的旧式军服、举止优雅、谈吐得体的老派绅士。而他将要面对的“合作伙伴”——希特勒,在他眼里,就是个从街头冒出来的、举止粗鲁、满嘴狂言的“下等人”。霍尔蒂从骨子里是瞧不起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的。
但是,在30年代的欧洲,只有希特勒的德国和墨索里尼的意大利,这两个“流氓国家”,愿意并且有能力帮助匈牙利实现收复失地的梦想。
德国人投其所好,搞了两次所谓的“维也纳仲裁”。说白了就是德国当大哥,把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叫过来,说:“把你那块地吐出来,还给你匈牙利兄弟!”靠着德国的武力撑腰,匈牙利真的拿回了一部分失去的土地。
这些失地的回归,在匈牙利国内被看作是巨大的外交胜利,霍尔蒂的声望也达到了顶峰。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匈牙利就这么一步步地,在政治和经济上被德国牢牢绑定,最终滑向了轴心国的轨道。
这根本不是一场基于共同理想的“婚姻”,而是一次赤裸裸的政治交易。
德国的算盘是:我需要你的资源(粮食、铝土矿),需要从你这儿过路去打苏联,需要你在我的东南边当个稳定的小弟,别给我捣乱。
匈牙利的算盘是:我需要你的武力来帮我拿回属于我的土地。
1940年11月20日,匈牙利正式加入了德、意、日三国同盟。布达佩斯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却没人意识到,这份契约,无异于一份与魔鬼签订的契约。它把匈牙利的国运,和一个注定要失败的侵略政权,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这种联盟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当德国节节胜利,能不断给匈牙利带来“好处”时,联盟还能维持。可一旦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德国不行了,联盟的代价(比如匈牙利士兵在东线的惨重伤亡)超过了好处时,匈牙利想跳船,就几乎是必然的了。
与德国结盟的代价很快就显现了。1942到1943年的冬天,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被派到顿河湾地区的匈牙利第二集团军,几乎被苏军打得全军覆没。二十几万匈牙利青年,就这样惨死在了异国的冰天雪地里,其中还包括霍尔蒂自己的大儿子。
这场军事灾难,像一盆冰水,把匈牙利人彻底浇醒了。他们终于明白,跟着德国混,不仅拿不回所有土地,还可能把整个国家都赔进去。
从那一刻起,“跳船”的念头,开始在布达佩斯的高层中悄悄萌发。
在霍尔蒂的默许下,当时的匈牙利首相卡拉伊,开始了一场极其危险的“双重游戏”。他就像一个走钢丝的演员:
面向德国:在公开场合,他继续表现出对德国的忠诚,说尽了好话。
面向西方:在私底下,他通过各种秘密渠道,和英国、美国眉来眼去,试探能不能单独媾和,让英美出兵占领匈牙利,以避免被苏联占领。
这种自作聪明的策略,充满了致命的风险。你以为你能骗得了谁?希特勒的情报机构可不是吃素的。
希特勒对匈牙利的这些小动作了如指掌。他决定不再容忍这种“背叛”。
1944年3月18日,希特勒以“紧急谈判”为名,把霍尔蒂骗到了奥地利的一座宫殿里。这次“鸿门宴”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骗局。当希特勒在宫殿里对着霍尔蒂咆哮、威胁、拖延时间的时候,德军的装甲部队,已经悄悄越过边境,像潮水一样涌入了匈牙利。
这就是“玛格丽特行动”。由于行动极其突然,加上匈牙利军队高层根本没接到抵抗命令,这次军事占领进行得异常顺利。当霍尔蒂坐着火车,筋疲力尽地回到布达佩斯时,他震惊地发现,自己的王宫门口,站着的已经是德国士兵了。
德国人直接向他摊牌:
要么,你马上罢免那个叫卡拉伊的首相,任命一个百分之百听我们话的亲德政府。
要么,我们就撕破脸,对匈牙利实行彻底的军事占领,把你这个国家变成德国的一个省。
为了保住国家仅存的一丝主权,或者说,为了保住自己摄政王的位子和“体面”,霍尔蒂选择了妥协。他任命了一个狂热的亲德分子当新首相。
霍尔蒂的留任,是一个悲剧性的决定。这位老派军人可能出于一种过时的责任感,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还在位子上,就能对德国人的暴行起到点限制作用。然而,他面对的是一群根本不按贵族规则出牌的流氓。他的留任,无意中为德国的占领和傀儡政府,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让很多匈牙利军人和民众搞不清状况,以为国家还是独立的。
而这次占领最直接、最恐怖的后果就是:它为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刽子手阿道夫·艾希曼打开了方便之门。在匈牙利新政府的积极配合下,短短几个星期内,超过43万匈牙利犹太人,被抓起来送进了奥斯维辛的集中营。
时间很快来到了1944年10月。苏联红军已经打到了匈牙利边境。霍尔蒂觉得不能再等了,他决定进行他最后的、也是最绝望的一次赌博——公开宣布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