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集:《产业链协同发展》(第2页)
同时,企业成立了跨部门的协同工作小组。小组成员来自生丝厂和丝绸厂的各个关键部门,包括生产、研发、采购、销售等。他们的职责是打破部门壁垒,实时沟通协调,确保各项协同工作能够顺利推进。例如,在一款高端丝绸服装的生产项目中,协同工作小组从设计阶段就介入,丝绸厂的设计师与生丝厂的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所需生丝的品质和特性,采购部门则根据双方需求,联合寻找更优质且价格合理的蚕茧供应商。
流程优化
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苏半城对生产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在原料采购环节,生丝厂凭借其长期积累的供应商资源,负责统一采购蚕茧。但在采购前,会充分征求丝绸厂对原料品质和规格的要求,确保采购的蚕茧既能满足生丝厂的生产标准,又能为丝绸厂后续加工提供便利。这样一来,通过集中采购,不仅增强了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降低了采购成本,还保证了原料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在生产环节,生丝厂根据丝绸厂的订单需求,精确安排生产计划。对于一些特殊规格的生丝,生丝厂专门调整生产设备和工艺参数,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丝绸厂的严格要求。丝绸厂则在加工过程中,将生产过程中发现的生丝质量问题及时反馈给生丝厂,帮助其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例如,丝绸厂在织造一批丝绸面料时,发现部分生丝在拉伸过程中容易断裂,生丝厂接到反馈后,迅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排查,发现是缫丝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温度控制略有偏差,经过调整后,生丝质量得到显着提升。
此外,双方还在技术研发上加强了合作。生丝厂利用自身在蚕茧养殖和缫丝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丝绸厂的产品研发团队共同开展研究项目。他们尝试开发新型的丝绸原料,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赋予丝绸更多的功能特性,如防水、防紫外线等。通过这种协同研发,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还加快了新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
资源整合
在实现生产流程协同的基础上,苏半城进一步推动生丝厂与丝绸厂的资源共享。在人力资源方面,双方建立了人才交流机制。生丝厂的技术骨干会定期到丝绸厂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丝绸厂的工人更好地掌握生丝的特性和加工技巧;丝绸厂的营销精英则会为生丝厂的销售人员分享市场推广经验和客户拓展策略。这种人才的流动与交流,使得两个工厂的员工能够相互学习,提升了整个企业团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