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85集:新的合作契机(第2页)

谈判结束时,夕阳将军械局的碉楼切成两半。苏承宗在马车里展开密信,革命党人用米汤写的字迹在碘酒下显现:"袁逆称帝在即,望苏公设法滞缓军火运输。"他揉碎密信,对车夫说:"绕路去保定府文庙。"那里有个秘密联络点,他要安排将劣质煤炭混入运往南方的军火列车——这是商人在政治夹缝中能做的最大抵抗。

三、鸦片与白银的博弈

天津法租界的路易餐厅里,苏明辉正用刀叉切割着鞑靼牛排,对面的土耳其商人阿里帕夏转动着琥珀念珠:"苏先生,我们苏丹的国库只剩鸦片了,用一箱印度鸦片换您十箱鱼尾板,这是君士坦丁堡的规矩。"侍应生送来的银盘里,鸦片膏的光泽像凝固的血液,让苏明辉想起父亲讲过的虎门销烟。

"阿里帕夏,"苏明辉推开鸦片盒,"我祖父曾在林则徐麾下办过团练,苏家从不碰烟土。"阿里帕夏耸耸肩,示意随从打开皮箱,里面满是奥斯曼帝国的金币,却在灯光下泛着可疑的青灰色。"这是苏丹新铸的金币,含银量九成。"苏明辉用牙轻咬币边,尝到一丝铜腥味——这是战败国惯用的减重货币。

关键时刻,陈维稷捧着电报匆匆闯入:"二少爷,伦敦路透社消息,英国皇家兵工厂正在招标铁路抢修配件,要求四十八小时内报价。"苏明辉眼睛一亮,拿起刀叉在餐巾上画出配件草图:"阿里帕夏,既然贵国金币不便流通,不如用黑海沿岸的锰矿石抵付,我们正好缺这个。"土耳其人愣住了,他没想到这个中国商人竟知道锰矿对钢铁工业的价值。与此同时,苏承宗正在汇通票号天津分号调拨资金。账房先生递来的密报显示,日本三井财阀正通过买办收购华北煤矿,而袁世凯的登基大典需要大量煤炭营造"万民拥戴"的景象。"给上海的宋查理发电,"苏承宗蘸着朱砂在账本上批注,"就说苏记愿以八折价格,包销南京临时政府未来半年的军需煤炭。"他知道,这是在刀尖上跳舞——一旦袁世凯称帝失败,这笔交易可能让苏家万劫不复。

四、血色契约的签署

立冬那天,雪花飘进了北洋军械局的签约大厅。苏承宗与段祺瑞的代表隔着长桌对坐,桌上摆着两份截然不同的合同:公开版写明"供应优质无烟煤,月均五百吨",密版则规定"每月向南方秘密运送掺矸石煤炭三百吨"。当双方在契约上钤印时,窗外传来京城方向的鞭炮声——袁世凯刚刚宣布登基改元。

几乎同时,苏明辉在利顺德饭店与英国商人签署了合同。英国代表指着地图上的加里波利半岛:"苏先生,这批配件要在希腊军队切断铁路前运抵,我们只能用澳大利亚的羊毛抵付。"苏明辉看着羊毛报价单,突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真正的商人,要能把风雪变成棉花。"他提笔在合同附加条款里写道:"羊毛需先运抵上海,由苏记纺织厂加工成军毯,再返销协约国。"这意味着苏家将借机切入纺织产业链。

签约完毕已是深夜,苏明辉回到老宅时,发现苏承宗正对着沙盘沉思。沙盘上用不同颜色的豆子标注着南北势力范围,袁世凯控制的区域被染成红色,像正在扩散的血迹。"爹,英国的合同签了,"苏明辉递过文本,"用羊毛换订单,还能赚加工费。"苏承宗点点头,却指着沙盘上的山东半岛:"明远刚从济南回来,日本人在那里建了个钢铁厂,设备比我们的好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