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集:社会责任担当(第2页)
苏晓指尖微不可察地颤了颤,迅速低头翻动图纸:“知道了。让公关部把‘城市绿肺’计划的最新版送来,对了,矿坑旁边的下岗职工社区……”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时,陈屿的视频窗口恰好在她电脑桌面弹出。他身后是伦敦的阴雨,西装领口却系着她去年送的那条墨蓝丝巾——上面绣着苏式老宅的紫藤花。“螺髻山的修缮款已经到账,”他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带着时差造成的微哑,“英国这边有个环保组织想合作,他们的‘垂直森林’项目和我们的矿坑公园理念很像。”
公关部经理展开策划案时,苏晓忽然打断他:“等等,社区老人的竹编手艺,能不能做成线上课程?”她想起上次调研时,那个编竹篮的张奶奶布满老茧的手,“陈屿,你记得吗?去年在巴黎展会上,那个卖手工瓷器的老太太,她的品牌故事……”
“我明白。”陈屿的眼神在屏幕里与她交汇,像多年前在实验室里,她一个眼神他就知道该递哪支试管,“让电商部开专栏,叫‘时光手作’怎么样?每个竹篮都附上手艺人的故事,利润的30%返给社区。”他顿了顿,补充道,“再联系设计学院,让学生做改良款,传统纹样用在现代家居品上。”
阳光透过百叶窗落在苏晓笔记本上,她忽然想起今早收到的匿名邮件——“企业做公益不过是作秀”。那时她正喝着陈屿临走前煮的咖啡,顺手把邮件转发给陈屿,只写了句:“下午去城郊农场,试试能不能把菜种活。”此刻他在视频里扬了扬眉,仿佛看穿她的心思:“别理那些声音,明天我飞回去,陪你去螺髻山。”
傍晚的螺髻山乡小学视频连线里,孩子们围着新课桌尖叫。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新芽奖学金”的奖状,忽然对着镜头喊:“苏阿姨!陈叔叔!我们用废轮胎种了向日葵!”镜头一转,操场边排列整齐的轮胎里,嫩黄的花盘正朝着夕阳。李校长指着墙上用打印纸剪的“谢谢”,周围缀满了彩色小星星,其中一颗歪歪扭扭写着:“希望苏阿姨和陈叔叔结婚时,能来我们的菜园摘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