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179集:宇宙文明的礼物(第3页)
探测器升空那天,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七巧板的组装过程。当倒计时归零的瞬间,巨大的轰鸣声从地面升起,苏晓看着那个拖着火焰的光点消失在云层里,突然想起祖父临终前说的话:“好家具要能经住三代人坐,好文明要能经住三千年看。”
信号传输延迟的第187天,苏晓收到了seti项目的最新报告:织女星系的信号再次出现,这次的脉冲间隔恰好与七巧板组件的数量吻合。她走到办公室的陈列柜前,那里放着一套1:1的复制品,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陨石铁底座上,反射的光斑在墙上晃动摇曳,像谁在遥远的地方轻轻叩门。
控制中心的屏幕还亮着,苏晓的留言被翻译成了五十种语言滚动播放。最后定格的还是那句中文:“这是我们用木头和智慧搭建的桥梁,希望另一端也有懂得榫卯的手。”屏幕下方,实时监测数据显示,探测器正以每秒17公里的速度穿越小行星带,七巧板在微重力环境下保持着完美的扣合状态,仿佛在等待某个未知的手来轻轻拆解。
苏晓拿起手机,给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发了张照片——是探测器传回的第一张深空自拍,背景里能看见模糊的地球弧线,而前景的七巧板上,那块刻着稻种的乌木组件旁,似乎有个极小的绿点正在蔓延。她在照片下写了一行字:“种子在发芽呢。”
窗外的银杏树叶落了又黄,当第七个秋天来临时,seti项目宣布接收到第二组信号,这次的波形图在屏幕上展开时,所有人都愣住了——那是一个由七个几何图形组成的图案,彼此咬合的方式,像极了苏氏那套宇宙七巧板的榫卯结构。
苏晓站在老作坊的窗前,手里摩挲着祖父留下的木工刨。阳光穿过木窗格,在地上投下七块光斑,她弯腰捡起一块碎木片,轻轻嵌进光斑的缺口处。远处的实验室里,新的模型正在打印,这次的组件上,多了一行新的刻痕:“我们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