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200集:土地庙的月光(第3页)

“那他现在在哪?”赵玉贞急问。

“据眼线回报,他今早出现在晋祠,说是要给圣母殿的佛像添灯油。”周世昌道,“我已派人暗中保护,等处理完王府的事,就去接他来行辕。”

三日后,太原城的秋雨淅淅沥沥。苏承宗再次来到晋祠时,瘸腿账房正在圣母殿外扫落叶。他动作迟缓,左腿明显不便,可扫得格外认真,连青砖缝里的碎叶都要用手指抠出来。

“老人家。”苏承宗走上前,递过一壶热茶。

账房抬起头,左眉的疤在雨雾中淡了些,手里还攥着那枚缺角的铜钱。“苏掌柜来了。”他接过茶,喝了一口,“巡抚大人说,谭宗浚的案子结了,贪墨的粮草追回来不少,够过冬了。”

“当年为何要留在协同庆?”苏承宗问。

账房放下茶壶,望着圣母殿的匾额,缓缓道:“我本是个孤儿,谭宗浚救过我的命,我曾以为他是好人。直到看见他克扣赈灾粮,看着百姓饿死在路边,才知自己错得离谱。你父亲找到我时,说愿意给我一个赎罪的机会——帮他收集证据,还梅大人和那些饿死的百姓一个公道。”

他摩挲着铜钱上的缺口:“这枚钱是当年一个灾民临死前攥在手里的,他说等来年有了收成,要给孩子买块糖。我留着它,就是想记住自己欠了多少人命。”

“父亲临终的话,是你传的?”

“是。”账房点头,“他病重时,我扮成郎中去看过。他说苏掌柜年轻,怕你应付不来,让我多照拂。土地庙的密道、山洞的马车,都是他当年和我一起准备的。”

苏承宗想起父亲,眼眶又热了。原来父亲从未停止过追查真相,那些看似无意的安排,都是留给儿子的退路和武器。

雨停时,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圣母殿的琉璃瓦上,折射出七彩的光。账房站起身,对苏承宗道:“巡抚大人让我去行辕当差,整理各地粮仓的账目。”他笑起来,小虎牙依旧清晰,“总算能做些正经事了。”

苏承宗望着他蹒跚离去的背影,突然明白父亲为何说土地庙的月光最干净。它不似日光那般炽烈,却总能穿透黑暗,照亮那些藏在角落的坚守——无论是账册上的朱砂批注,还是人心底的善恶抉择。

当晚,他又去了土地庙。断墙已被修缮,工匠们正在铺新地砖。赵玉贞蹲在墙角,手里拿着块新刻的腰牌,上面是“守土”二字。“巡抚说,这腰牌留给往后守护此地的人。”她将腰牌递给苏承宗,“你说,埋在这里好吗?”

苏承宗接过腰牌,冰凉的玉石触感温润。他蹲下身,亲手将腰牌埋进土里,再铺上崭新的青砖。月光爬上墙头,照在砖缝间,像一层薄薄的银霜。

远处的戏台又开唱了,还是那句“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苏承宗牵着赵玉贞的手,慢慢走出土地庙。风吹过树梢,带来泥土的清香,他仿佛看见父亲和梅大人站在月光里,笑着朝他点头。

有些债,终究要还;有些坚守,终究会被看见。就像这土地庙的月光,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总会准时爬上断墙,照亮该照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