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集:账本的装订线
账本的装订线一、灯下的破绽:苏半城捏着那本牛皮封面的账册时,指腹正贴着虎口处新结的痂。太原城的夜雨敲打着协同庆票号后院的窗棂,油灯在他手边投下昏黄的光晕,将账册边缘磨出的毛边照得格外清晰。
“这是常老三最后经手的账册?”他抬头看向对面的胡掌柜,对方的山羊胡上还挂着未干的雨珠,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
胡掌柜点头时喉结滚了滚,声音带着被烟熏过的沙哑:“自打常老三死在杀虎口,这册子就锁在聚源当铺的地窖里。要不是您找到那串铜钥匙……”
苏半城没接话,指尖顺着账册的装订线缓缓划过。线是普通的棉线,在岁月里褪成了土黄色,每隔两指宽就有个歪斜的针脚。他忽然停在第三十三页的位置——那里的线结比别处松了半分,像是被人拆开重穿过。
“去取盆清水来。”他朝门外喊了声,守在廊下的小厮应声跑开。胡掌柜的目光在账册上跳了跳,忽然别过脸去咳嗽,指节却悄悄攥白了。
水端来时,苏半城撕下衣角蘸了些,轻轻按在那处松动的线结上。棉线遇水慢慢洇开淡淡的青黑色,像极了二十年前雨夜,父亲账本上洇开的墨迹。
“这线不是原配的。”他忽然开口,胡掌柜的咳嗽声戛然而止。“常老三用的是山西本地的棉线,会泛出草木灰的黄。但这处……”他用指甲轻点那抹青黑,“是江南的蚕丝线,泡过矾水,遇水才会显颜色。”
窗外的雨突然大了,打在窗纸上发出噼啪的声响,像是有人在用指甲急促地叩门。
二、拆不开的结
苏半城取来一把银柄小刀,刀刃薄得能映出灯影。他屏住呼吸,将刀尖插进那处松动的线结,棉线却突然绷得笔直——里面竟藏着根细如发丝的铜丝,正死死缠住原有的棉线。
“这是锁线结。”胡掌柜的声音发颤,“当年漕帮的人记账,会用这种法子防人拆账册。”
苏半城抬眼时,正看见胡掌柜袖口露出的青布补丁,针脚和账册上的歪斜针脚如出一辙。三天前在杀虎口发现的尸身,袖口也有块同样的补丁。
“常老三死前,是不是去过高家窑?”他忽然问。小刀轻轻一挑,铜丝啪地断了,装订线应声松开。第三十三页和三十四页之间,夹着半张被虫蛀过的桑皮纸,上面用朱砂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箭头,指向晋祠圣母殿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