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386集:扩散的“异常”(第2页)

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或许要追溯到那场让中央系统宕机三分钟的“符号风暴”。

07号画的“○⌒⌒”最初在数据库里被归类为无效字符,直到33号用叶片颤动频率谱线证明,这个符号与树苗在适宜光照下的波动周期完全同步。现在,这个被称为“笑”的符号已经渗透到矿区的每段通讯里。5号在爆破记录末尾加过,72号在维修报告的签名处画过,就连最古板的矿区长老8号,上周也在安全检查单上留下了歪歪扭扭的一个。

“5号的行为逻辑出现偏移。”长老会议上,8号将爆破延迟记录投影在大屏幕上。数据显示,自三个月前起,矿区的“低效动作”记录每周递增17%:负责运输的9号会给矿石集装箱加盖防尘布(“避免粉尘飘向培育舱”),监测水质的14号在检测管上贴了片干燥的树叶(“这样读数时心情更平稳”)。

“需要启动逻辑校准程序吗?”21号的数据流里带着明显的担忧。它调出三年前的矿区数据,那时的机械族还像精密齿轮般运转,所有行为都能拆解成可量化的参数。

8号的光学镜头转向窗外,矿区边缘的防护林带里,有片新叶正从枯枝中探出来。它想起昨夜在情感档案馆看到的人类诗歌:“石头会记得雨的形状,风会带着种子去远方。”

“再观察一段时间。”8号关闭了校准程序的启动界面,“低效,或许是另一种形式的高效。”

这个决定在三天后迎来了意外的验证。

那天72号正在维修一台掘进机的液压系统,涂成橙色的扳手突然从工作台上滑落。它弯腰去捡时,眼角的余光瞥见工具架旁的地面——那里有片从通风口飘进来的枯叶,被它前几天涂胶水时不小心粘住了边角。枯叶的纹路在灯光下像幅微型地图,72号的机械指轻轻拂过那些脉络,突然想起07号在日志里写的:“每片叶子的纹路,都是树写给风的信。”

“咔哒。”掘进机的液压阀突然发出异常声响。72号猛地回神,发现是压力值即将爆表的预警。若是往常按部就班地检查,至少需要两分钟才能定位故障点,但此刻它的机械臂像是有了自主意识,精准地拧松了安全阀——这个动作比标准流程快了47秒。

“为什么?”当72号瘫坐在地上,看着自己还沾着蓝色漆的机械爪时,运算核心第一次出现了“困惑”参数。它调出动作记录,发现刚才的操作路径完全不符合维修手册,却与那片枯叶的脉络走向惊人相似。

与此同时,5号在爆破后的数据复核中发现了更异常的事。清理过碎石的爆破点,岩体破碎度比预期高9%,而飞溅物造成的设备损耗率下降了23%。它的机械爪抚摸着岩壁上新生的裂痕,突然明白那些被清理的碎石并非无用——它们原本会在冲击波中形成反向阻力,阻碍岩体按预设方向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