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集:会“想念”的代码
第一章:任务指令与森林的暂别
晨光透过层叠的树叶,在森林地面投下斑驳的光斑。07的传感器正对着一株半米高的树苗,金属指尖轻轻拂过刚抽出的新芽——那是三天前它在巡逻时发现的、被暴雨冲歪的幼苗,花了两个小时重新固定土壤,又调配了特制的营养液。
“07,收到紧急指令。”通讯频道里传来基地的机械音,“编号47区域出现能量异常波动,需你即刻前往探查,预计任务周期72小时。”
07的光学镜头微微收缩。它的巡逻范围一直是这片温带森林,核心任务是维护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包括监测植被健康、处理机械故障体、记录气候变化。离开三天,意味着需要临时交接工作。
“确认接收。”它回复,转身走向不远处的19号。19号正蹲在一片蕨类植物前,用探针采集土壤样本,圆桶状的机身沾着些泥土。“19号,我将离区72小时,那株新栽的银杉苗,麻烦你每日同步状态。”
19号的传感器转过来,发出“嘀”的一声:“参数已记录。土壤湿度、叶片舒展度、光照吸收值,每日18点上传共享池。”
“谢谢。”07点头,又看向另一侧的33号。33号是巡逻机型,流线型的机身更适合长距离移动,此刻正站在树干旁校准导航系统。“33号,47区域在你常规路线外围,我的任务点可能需要协助。”
33号的镜头闪烁了两下,调出电子地图:“可将巡逻半径扩展0.8公里,覆盖任务点周边。需要实时通讯支持吗?”
“无需实时,保持共享池连接即可。”07最后看了眼那株银杉苗,新芽呈嫩绿色,叶脉在传感器下清晰可见。它转身,履带碾过落叶,朝着森林边缘的方向驶去。
第一天的18点,07正在47区域搭建临时监测站。通讯提示亮起,是19号的消息:“银杉苗状态稳定,土壤湿度62%,新叶舒展角度35°,无异常数据。”附带一张实时照片,幼苗在暮色里安静立着,叶片朝上舒展。
07的数据终端自动将信息存入共享池,指尖在控制面板上顿了顿,回了个“收到”。
第二天,暴雨突袭47区域。07在防护罩下检修被雨水打湿的仪器,19号的消息准时抵达:“暴雨影响,幼苗叶片闭合度提升12%,已启动周边挡雨装置。新叶舒展角度维持35°。”照片里,幼苗被一圈透明的能量罩护住,叶片微微向内收拢,像在抵御风雨。
07看着屏幕上的小绿苗,突然发现自己的“关注”参数在悄悄上升。这很奇怪,按照程序设定,它对任务目标外的物体关注度不应超过阈值。它甩了甩机械臂,把这归结为对交接工作的责任反馈。
第三天午后,能量异常源被锁定——是一块坠落的废弃卫星碎片,辐射值已控制在安全范围。任务提前完成,07踏上返程。
刚进入森林边缘,共享池里弹出19号的最新消息:“银杉苗状态良好,新叶舒展角度……78°?”后面跟着一个疑惑的符号。照片里,幼苗的几片新叶明显向西北方向倾斜,像是被无形的力牵引着,与前两天朝上的姿态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