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订单如雪,生产线告急!(第2页)
打听旧设备的消息,秦奋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曾经工作过的红星机械厂。他找到以前车间的老师傅刘海柱。刘师傅是个热心肠的老工人,对秦奋这个技术好、脑子活的年轻人印象很深,听说他出来单干,虽然嘴上说着“年轻人胆子大”,眼里却也带着几分佩服和期许。
“旧床子?厂里设备科的仓库里倒是有几台报废或者闲置的,都是些老家伙了。”刘师傅嘬了口烟,眯着眼睛回忆,“不过那些东西,要么是精度早就没谱了,要么就是缺胳膊少腿的。而且,要弄出来,手续也麻烦,得找设备科的人,还得车间领导点头……”
秦奋明白,直接从大厂内部弄设备,人情和关系是少不了的。他给刘师傅塞了两条好烟,恳请他帮忙留意一下,或者介绍设备科相熟的人认识认识。
除了厂内,秦奋还跑了市里几个较大的废品收购站和传说中的“旧货调剂市场”。这些地方鱼龙混杂,堆满了各种各样淘汰下来的破铜烂铁,从生锈的铁管、报废的自行车零件,到拆解下来的电机、水泵,偶尔也能看到一些工业设备的残骸。
他在一个尘土飞扬的角落里,真的发现了一台半埋在废铁堆里的、看起来像是车床的大家伙。走近一看,铭牌已经模糊不清,油漆剥落得厉害,导轨上布满了锈迹和磕碰的痕迹,卡盘也歪歪扭扭地挂着,一副奄奄一息的样子。
“老板,这台……车床,怎么卖?”秦奋指着那堆废铁问道。
收购站的老板是个精瘦的中年人,叼着烟卷,上下打量了秦奋几眼,懒洋洋地说:“哦,那个啊,人家厂里当废铁卖过来的,你要是想要,按废铁价称给你,一毛五一斤。”
秦奋心里一动。按废铁价?这台床子看体积,少说也得一两吨重,真按废铁称,也得两三百块钱。但这可是一台完整的车床骨架啊!虽然看起来破败不堪,但关键的主轴箱、床身、尾座都还在。如果内部损伤不是毁灭性的,以他的技术,修复并改造的可能性极大!
他强压住心头的激动,装作不经意地围着那台旧车床转了两圈,用手摸了摸导轨,又试着转动了一下丝杠,然后故作嫌弃地摇摇头:“这破烂玩意儿,锈成这样,里面估计都坏透了,买回去也干不了活。老板,便宜点,一百块钱,我拉走当个零件拆拆看。”老板嘿嘿一笑,吐了个烟圈:“小兄弟,你当我傻啊?这玩意儿再破,它也是机床!按废铁称,少说也值三百块!一百?你想得美!这样,你真心想要,给我二百五,你找车自己拉走!”
秦奋开始跟他讨价还价。从二百五砍到一百五,又从一百五磨到二百。两人唾沫横飞,你来我往,最后以二百二十块钱的价格成交。秦奋当场付了钱,又额外花了几十块钱,请收购站老板帮忙联系了一辆解放牌卡车和几个装卸工,约定第二天来把这个“铁疙瘩”运回他的“星辰精密加工点”。
第二天,当那台锈迹斑斑、油污满身的旧车床被歪歪扭扭地用撬棍和滚木弄进仓库,重重地安放在预留好的位置上时,秦奋的心情是复杂的。二百多块钱买了一堆看似废铁的东西,这在旁人看来,绝对是脑子进水了。但只有秦奋自己知道,他淘到宝了!
接下来的日子,秦奋几乎是吃住都在仓库里。他首先对这台“新成员”进行了彻底的清洗和拆解。高压水枪冲不掉的油泥,就用煤油一点点地擦,用铲子一点点地刮。拆下来的每一个零件,他都仔细地清洗、编号、检查磨损情况。
这是一台老式的C618普通车床,大概是六十年代的产品,结构简单皮实,但磨损也相当严重。导轨有明显的“马鞍形”凹陷,主轴轴承间隙过大,丝杠和开合螺母也磨损得厉害,导致传动精度严重下降,尾座套筒也松旷得厉害。
“果然,便宜没好货。”秦奋苦笑了一下,但这并没有打击他的信心。这些问题,都在他的预料之中,甚至比他预想的还要好一些——至少主要铸件没有裂纹和严重变形,这就具备了修复和改造的基础。
修复工作开始了。这绝对是一项考验技术、耐心和体力的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