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45章 电扇标准,由我来定!(第2页)

“必须想办法搞到更便宜的材料!”秦奋喃喃自语,眼神锐利起来。

直接去申请计划内指标?那是痴人说梦,个体户连门都摸不着。

找关系从国营厂里往外“倒”?风险太大了。这年头,“投机倒把”的帽子还很吓人,一旦被抓住,不仅厂子要完蛋,人可能都得进去。秦奋虽然胆大,但绝不莽撞,这种红线他不会去碰。

那么,还有没有其他路子?

秦奋想到了自己的师傅,刘国栋。师傅在红星机器厂干了一辈子,人脉广,路子野。或许,他能指点一二?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太合适。师傅虽然疼他,但毕竟还在体制内,让他帮忙搞计划外的“油水”,等于把他拖下水,这不仗义。而且,红星厂主要是重型机械,他需要的精密加工用钢材、有色金属,那边也未必对口。

钱卫东?东方仪表厂是客户,关系不错。但仪表厂本身也是计划内材料的受益者,会愿意把自己的低价料分给他?可能性不大,而且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思来想去,秦奋的目光落在了隔壁的街道五金厂,想到了那个看起来挺好说话的赵厂长。

街道五金厂,属于集体企业,规模不大,技术水平也有限。按理说,他们能拿到的计划内指标肯定很少,甚至可能没有。但他们毕竟是“公家”单位,隶属于市二轻局管理。会不会有一些特殊的渠道,能拿到比市场价低一些,但又不算严格意义上“计划内”的材料?

秦奋记得,以前在红星厂时就听说过,有些集体企业或者街道工厂,会通过上级主管局或者行业协会,进行一些“协作调剂”。比如,某个大厂用剩下的一些边角料、或者略有瑕疵但不影响使用的材料,通过主管局协调,以略高于计划内、但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调拨给下属的小厂。这算是一种政策照顾,也是一种资源利用。

赵厂长之前主动提出让星辰精密优先承接他们的加工活,这算是一个人情。现在自己遇到了困难,去向他请教或者寻求帮助,似乎顺理成章。

打定主意,秦奋第二天一早就提了两瓶市面上比较紧俏的“泸州老窖”,敲开了赵厂长办公室的门。“哟,秦奋老弟,稀客啊!”赵厂长正在看报纸,见到秦奋,热情地站了起来,“快坐快坐!上次的模具修得太及时了,帮了我们大忙!”

“赵厂长您太客气了,举手之劳。”秦奋笑着把酒放在桌上,“这不是刚搬过来,跟您当邻居嘛,一点小心意,以后还要请您多多关照。”

赵厂长看了一眼酒,也没推辞,笑呵呵地让秦奋坐下:“你太客气了!说吧,老弟,今天来找我,是不是有什么事?”

秦奋也没绕弯子,直接说明了来意:“赵厂长,不瞒您说,我这小厂刚开起来,遇到点难处。主要是这个原材料成本太高了,我们个体户只能从市场上买高价料,利润薄得很。我就想跟您打听打听,像您这边的五金厂,有没有什么路子,能搞到比市场价便宜点的钢材什么的?”

听秦奋提到原材料,赵厂长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点了点头,叹了口气:“唉,你算是问到点子上了!这材料啊,就是咱们这些小厂的命根子!国营大厂吃肉,咱们能喝口汤就不错了。”

他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子喝了口水,继续说道:“计划内指标?咱们这种街道小厂,想都别想。不过嘛,路也不是完全死的。”

秦奋精神一振,凑近了些:“哦?还请赵厂长指点指点。”

“我们厂,还有市里其他一些二轻系统的集体小厂,有时候能通过局里协调,拿到一些‘处理材’或者‘协作材’。”赵厂长解释道,“就是有些大厂淘汰下来的旧设备拆卸的钢材,或者生产过程中多余的、规格不太标准的,再或者是一些库存积压品。这些东西呢,质量肯定不如正规的计划内新料,但价格能比市场价便宜不少,大概能便宜个两三成吧。我们拿回来,修修补补,或者用在要求不高的地方,也能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