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63章 打破垄断,扬我国威!

“孙工,这是五百块,您先拿着,不够再说。绘图板、仪器、工具书,还有一些试验要用的材料,您看着置办。小马,你跟着孙工跑跑腿,需要买什么,需要去哪儿联系,都听孙工安排。”星辰机械厂那间被赋予“技术研发小组”使命的小隔间里,秦奋将一叠崭新的“大团结”拍在了刚刚搬进来、还有些油墨味的绘图板上。阳光透过狭小的窗户,给这叠代表着购买力的纸币镶上了一层金边,也照亮了孙建国眼中复杂而炽热的光芒。

五百块!这几乎是他过去在红星机床厂一年的工资!秦奋之前承诺的一千块启动资金,这只是第一笔。这笔钱的份量,不仅仅在于它的面值,更在于秦奋毫不犹豫、完全放权的姿态。在国营大厂,别说五百块,就是申请买一支进口的好牌号绘图铅笔,都得层层审批,看领导脸色,拖上个把月是常事。而在这里,秦奋直接把钱交到他手上,只问结果,不问过程。

这种信任,以及对技术本身的尊重,让孙建国这位在旧体制内压抑了半生的老技术员,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畅和……压力。他小心翼翼地将钱收好,郑重地点了点头:“秦厂长,你放心,这笔钱,我保证都花在刀刃上!”

接下来的几天,孙建国几乎是焕发了第二春。他带着激动不已、感觉自己像是参与了什么国家级秘密项目的马小军,跑遍了红星市大大小小的五金店、工具店、旧货市场甚至废品收购站。

绘图仪器要买好的,德国产的“辉柏嘉”圆规、三角板虽然贵得让人咋舌,但精度和手感是国产货没法比的,孙建国咬咬牙,买了一套。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都选了当时国内最好的“上工”牌,并且亲自校验,确保精度。

技术书籍更是不能少。《机械设计手册》、《金属切削手册》、《公差与配合》、《液压元件与系统》,还有几本市面上能找到的关于轴承、齿轮、热处理的专著,甚至包括一本封面都快磨掉了的、七十年代翻译出版的苏联《机床振动与精度》研究报告,都被孙建国搜罗了回来,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临时用木板搭起来的书架上。

除了这些“硬件”,试验耗材也是开销大头。为了研究C6140车床的精度问题,孙建国需要不同牌号、经过精密磨削的检验棒,需要不同材质、不同规格的轴承进行替换试验,还需要一些特殊的润滑脂和清洗剂。为了秦奋那个“液压仿形装置”的构想,他们需要采购液压泵、液压缸、换向阀、节流阀、油管接头……很多元件市面上根本买不到标准品,只能买相近的回来自己改造,或者干脆从报废设备上拆卸、修复。

马小军跟着孙建国跑前跑后,大开眼界。他第一次知道,原来一个看似简单的零件加工背后,涉及到这么多复杂的理论知识和精密的工具;也第一次体会到,搞技术研发,不仅仅是坐在屋子里画图纸,更多的是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一个关键的元件而跑断腿、磨破嘴。

仅仅一周时间,秦奋最初给的五百块钱就见了底。孙建国拿着一张详细的采购清单和剩下的几块零钱找到秦奋,脸上有些不好意思:“秦厂长,钱……花完了。还有些东西没买齐,特别是那个液压系统,缺的元件还不少。”

秦奋接过清单扫了一眼,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笔开销,小到一盒图钉,大到那套德国绘图仪,都清清楚楚。他笑了笑,从抽屉里又拿出五百块递过去:“孙工,辛苦了。钱的事情不用担心,按计划买。如果遇到实在买不到的关键元件,告诉我,我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