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市领导视察,高度赞扬(第2页)
“秦厂长,您看看这份报告。”周雅芳拿着一叠文件走进秦奋的办公室,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喜悦,“这是上个月我们厂的生产经营数据。按照新的成本核算方法,我们的单位产品成本比上个月降低了3.5%,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从过去的92%提升到了97.8%,客户关于质量问题的投诉几乎绝迹!更重要的是,虽然市场大环境不好,但我们上个月的订单量不降反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5%!”
秦奋接过报表,仔细地翻阅着。每一项数据,都像一缕温暖的阳光,驱散着“寒冬”的阴霾。管理升级带来的效益,已经开始实实在在地显现出来。
“雅芳姐,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秦奋由衷地说道,“特别是你、建军哥、孙工、钱工他们,这段时间顶住了巨大的压力。”
周雅芳笑道:“应该的。现在厂里的风气正了,大家干活儿的劲头也足了。以前是‘师傅说了算’,现在是‘标准说了算’、‘数据说了算’。虽然刚开始大家不适应,但现在慢慢习惯了,反而觉得心里更踏实,知道该怎么干,干好了有什么奖励,干坏了有什么惩罚,一切都明明白白的。”
“这只是第一步。”秦奋并没有被眼前的成绩冲昏头脑,“管理升级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各项制度,让它真正成为我们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束缚手脚的枷锁。”
除了内部管理的提升,秦奋也没有放松对外部市场的关注。他深知,在经济治理整顿的背景下,市场需求萎缩是普遍现象,但“危”中往往也孕育着“机”。那些管理混乱、产品质量差、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很容易在“寒冬”中被淘汰出局,而这恰恰为那些有准备的企业腾出了市场空间。
刘小虎最近就春风得意。他负责的销售科,在新制度的激励下,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以前是“等客上门”,现在是主动出击。他带着几个精干的销售员,跑遍了周边的省市,甚至还利用以前在南方闯荡时积累的人脉,联系上了几家颇具实力的经销商。
“秦厂长,好消息!”这天下午,刘小虎兴冲冲地跑进秦奋的办公室,“之前我们联系的沪市那家大型机械进出口公司,派人来我们厂考察了!他们对我们‘星辰一号A型’工具机和新开发的精密平面磨床样机非常感兴趣,初步达成了每年至少采购50台工具机和20台磨床的意向订单!而且,他们还提出,如果我们能保证质量和交货期,他们愿意作为我们在华东地区的总代理!”
这确实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沪市的机械进出口公司,那可是实力雄厚的大单位,能跟他们搭上线,意味着星辰厂的产品将有机会进入更广阔的市场,甚至走向海外。
“小虎,干得漂亮!”秦奋拍了拍刘小虎的肩膀,赞许道,“这次他们来考察,对我们厂的印象怎么样?”
刘小虎得意地一扬眉:“那还用说!他们参观了我们的生产线,看了我们的质量控制流程,还跟孙工、钱工他们进行了技术交流。带队的是个懂行的副总,他说,没想到在内地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竟然有管理这么规范、技术这么扎实的民营机械厂!他说我们厂比他去过的一些老牌国营大厂还要有章法,有活力!”秦奋听了,心中也是一阵欣慰。这正是他推行管理升级所期望达到的效果之一——不仅要提升内部效率,更要树立起星辰厂在外界的良好形象和口碑。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1989年的日历即将翻过最后一页。
这一年,对于许多企业而言,是步履维艰、苦苦支撑的一年。但对于星辰机械厂而言,却是卧薪尝胆、苦练内功、逆势成长的一年。
在全厂的年终总结暨表彰大会上,秦奋站在简陋的主席台上,看着台下近两百名员工一张张充满期待和自豪的脸庞,心中感慨万千。从最初的几个人、几台旧机床,到如今初具规模、管理日趋规范的现代化工厂,这条路走得何其不易。
“同志们,朋友们!”秦奋的声音通过扩音喇叭传遍了整个会场,显得格外洪亮有力,“1989年,对我们星辰机械厂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全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的大环境下,我们不仅顶住了压力,成功度过了‘寒冬’的初步冲击,而且我们的实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