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05章 危机变商机,利润翻番!

随着廊州、昆山、莞城、蓉城、郑州,以及刚刚奠基的武汉六大生产基地的全面铺开,星辰厂的体量和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几年前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厂。它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正以惊人的加速度,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呼啸前行。这种加速度,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对企业的管理、技术、人才、资金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秦厂长,这是刚刚汇总上来的各基地1994年度的生产经营报告和1995年的发展规划。”苏晚晴的声音打断了秦奋的沉思。她抱着一摞厚厚的文件,轻轻放在秦奋办公桌上,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依旧明亮。作为星辰厂的大管家,随着企业规模的急剧扩张,她的工作量也成倍增加。

秦奋转过身,示意苏晚晴坐下,自己则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报告,快速翻阅起来。

廊州总部基地,作为星辰厂的技术研发和高端制造核心,1994年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由高总工程师带领的研发团队,在精密机床、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特种合金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几款新型数控机床不仅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还成功打入了东南亚和东欧市场,为星辰厂赚取了可观的外汇。

昆山基地,则充分发挥其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与周边的大型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建立了紧密的配套合作关系。其生产的高精度模具和精密零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家电、汽车等行业,成为星辰厂利润的重要增长点。

莞城基地,在张建军的前期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由新任负责人李明浩接手后,继续深耕珠三角市场,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凭借着灵活的生产机制和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莞城基地已经成为星辰厂在华南地区的一面旗帜。

蓉城基地,在李卫国的带领下,通过对原有国有企业生产线的成功改造,以及针对西南地区特殊需求的定制化产品开发,迅速打开了市场。其生产的矿山设备、冶金设备零部件,在当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郑州基地,虽然刚刚起步,但在王振华的日夜奋战下,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进展神速。第一批试生产的农机具零部件已经下线,预计1995年上半年就能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为星辰厂进军广阔的农业机械市场打下基础。

而刚刚完成并购整合的武汉基地,在张建军的亲自坐镇下,也开始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星辰厂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标准被迅速导入,老国企的沉沉暮气正在被一点点驱散,工人们的脸上重新焕发了活力。按照规划,武汉基地将成为星辰厂在重型装备和特种船舶配套领域的重要支点。

【系统提示:星辰厂多基地协同效应初步显现,整体运营效率提升。“财富帝国系统”经验值累积速度加快。当前系统等级:3级(区域霸主)。距离下一级升级所需经验值:8,500,000/10,000,000。】

【检测到宿主企业规模快速扩张,管理复杂度大幅提升,建议尽快完善集团化管理架构,提升总部对各子公司的战略管控和资源协调能力。】

系统的提示,与秦奋内心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放下手中的报告,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晚晴,你注意到了吗?随着我们摊子越铺越大,各个基地之间,以及总部与基地之间,信息沟通、资源调配、财务监控、绩效考核的难度,都在成倍增加。”秦奋的语气带着一丝凝重。

苏晚晴点了点头:“是的,秦厂长。以前我们只有一个廊州厂的时候,很多事情您可以亲力亲为,一个眼神、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但现在,我们有六个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全国各地,员工总数也突破了五千人。如果还按照以前那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肯定会出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