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技术储备,系统再立功(第2页)
“控制算法!煮不同大米怎么煮?柴火饭模式怎么模拟?秦董说了,这些都是用户体验的关键!小王,你的团队负责这个!咱们要设计出最智能、最友好的控制系统!还有外壳材料、结构强度、安全认证!这不是小物件,这是要进入千家万户,关系到安全、健康、生活品质的产品!必须用做工业品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李大柱越说越激动:“过去咱们搞工业材料、精密制造,是服务国家建设的大机器。现在,咱们要服务的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小幸福!这价值,一点都不比工业领域小!甚至更大!能让老百姓真正满意,解决他们的痛点,那就是技术最大的价值!干吧!远风技术研发中心从今天起,进入全新的战备状态!”
生产制造中心的孙总监,此刻脚踏实地地走在熟悉的厂房中。他边走边抚摸着一台老旧的冲压机床,脑子里过滤着秦董会议上的每一句话:“生产线……全世界最精密……自动化……自主产权……”
他停在一排加热盘的压铸设备前,皱着眉头检查着刚出模的样品。“良品率!秦董提到了压铸良品率!”他自言自语,“以前咱们压铸这些工业件,要求是稳固耐用。现在是精密的加热盘,要跟内胆完美贴合,要散热均匀,尺寸公差要求是微米级的!现有的设备够不够?模具是不是要重新设计?压铸液的工艺参数要不要优化?”
他走到涂层车间,看着工人们正在为风扇叶片进行简单的表面处理。“内胆涂层烧结……秦董说要十年不掉漆!温度是多少?炉子精度要求多高?气氛控制?这跟咱们现有的喷涂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他感到一种巨大的技术鸿沟,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强烈的征服欲望。“老子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在生产线跟设备打交道!”孙总监黝黑的脸上闪烁着光芒,“全世界最精密的电饭煲生产线!这目标,带劲!自动化,要!机器人机械臂,要!很多设备,都要咱们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这才是远风的路子!”
他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先盘点现有设备的技术水准和精度极限。然后,立刻派人去国内那些在精密制造、自动化领域走在前头的单位学习考察!能请进来的专家,想办法请进来!技术资料,找!人,挖!咱们生产制造中心不能是技术的下游,咱们要成为技术的源头之一!要用最先进的制造工艺,把技术研发中心设计出来的东西,一分不差、甚至做得更好地变成产品!”他已经迫不及待要看到那幅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的画面了。
张巧玲坐在办公室里,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笔记本上已经列出了长长的清单。她扶了扶眼镜,脸上是那种运筹帷幄的冷静。
“质量和国际贸易,一体两面。没有世界顶级的质量,根本谈不上国际贸易。”她对自己说,“目标很明确:一开始就要对标最高标准。国内的CCC是基础,必须有;欧美的gs,Ce,uL这些硬性认证,甚至日本的一些行业标准(jis),都要研究透彻,前期设计的时候就考虑进去,不能等产品造出来再去返工。这意味着我们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升级,从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厂,每一个节点都要比过去更加精细、严格。iso9000,我们要跑得比它还快!”
她转向国际贸易的部分:“秦董的要求是知己知彼。日本的象印、虎牌,德国的美诺这些高端品牌,他们的电饭煲、厨电产品到底好在哪里?技术上的核心,设计上的理念,营销上的策略,甚至售后服务体系!都要详细地收集、整理、分析。周总的市场调研是用户端的声音,我们国贸部要从行业端、竞争对手端入手。”
“立即成立‘高端厨电竞品研究专项组’和‘国际质量认证攻关小组’。”张巧玲拿起内线电话,声音干练,“这两个小组要紧密配合,信息共享。技术研发中心需要什么技术细节、参数,生产制造中心需要什么工艺、设备信息,我们贸易部要想办法从全球范围内的资料、展会、甚至逆向分析中获取!质量部负责转化为我们的标准和流程;贸易部负责信息的收集和对外联络。这是双线作战,必须联动起来!”她眼中燃烧着野心,要让远风制造的高品质消费品,一开始就站在世界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