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91章 广告预热,吊足胃口(第2页)

“这个……能行吗?”杨主任有些迟疑,“大家会不会觉得莫名其妙?看不懂的广告,是不是有点浪费钱?”

“这就是玩心理。”秦奋胸有成竹,“越是模糊不清,越容易引人联想。咱们的品牌‘远风’,此时还不能完全跳出来,因为大家对远风的认知还停留在电风扇、工业材料。咱们需要用一个新的产品,以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式,刷新他们的认知。”

“第二阶段,”秦奋继续构思,“在悬念发酵一段时间后,逐步揭示一些技术点,但依然是点到为止。比如,可以出一段广告语:‘不是蒸汽,是电磁!远风电饭煲,米饭新境界!’或者‘七层聚能,一口好锅!’把ih加热、特殊内胆这些概念,通过新颖的词汇传达出来。再配上一些看起来很先进的设备或者米饭特写的模糊画面。这时候,可以开始露出‘远风制造’的字样,但依然是作为背景,不突出。”

“这个阶段,咱们要开始对接一些重点城市的报纸和电视台了。”杨主任接话道,“尤其是上海、Bj、广州这些大城市,消费能力和信息传播速度快。”

“没错,渠道要升级。”秦奋肯定了他的想法,“可以考虑一些美食节目、生活类节目。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报刊杂志记者,提前搞一些‘探营’、‘揭秘’式的软文报道,讲讲咱们研发背后的故事,技术人员的付出,那就更好了。咱们是真正的自主研发,是硬碰硬的技术,这些都是很好的宣传点。”

赵援朝点了点头:“秦董,ih加热模块的技术虽然复杂,但如果转化成‘火力强劲、均匀穿透’这样的概念,普通消费者是能理解的。内胆的多层复合结构、涂层性能,也可以包装成‘耐用、健康、不粘、能煮出像柴火灶一样好吃的米饭’。”“对,就是这样。”秦奋看向赵援朝,“你们技术部,要配合市场部,把那些高大上的技术名词,翻译成老百姓听得懂、听着爽的概念。孙总监那边的内胆工艺,可以讲成‘祖传秘方结合航天技术’之类的,虽然夸张点,但能抓住眼球!”

孙国华被逗笑了,他负责的内胆工艺攻关难度堪比登天,被秦奋这么一包装,听着倒是亲切了很多。

“王小虎负责的控制系统和算法,”秦奋继续说道,“是这个电饭煲的‘大脑’。这块可以往‘智能’、‘精准’上靠。比如‘会思考的电饭煲’,‘每一粒米都能被温柔呵护’。突出它对不同米种、不同烹饪需求的适应性,能煮出各种各样的米饭,甚至可能是粥、煲仔饭什么的。这块的想象空间很大。”

王小虎用力点头:“秦董,我们已经把算法细分为针对不同米种的最佳烹饪曲线了。宣传上确实可以主打‘千米千味’或者‘私人定制米饭’的概念。”

“好!”秦奋眼中闪烁着光芒,“咱们的目标是惊艳世界,但第一步,是要让消费者惊艳。咱们要告诉他们,中国制造,也能做出比国际大牌更牛、用户体验更好的产品!而且,咱们掌握核心技术,不怕卡脖子!”

他走到白板前,写下最后一个大字:【远风】。

“预热做得差不多了,公众的胃口也吊起来了,”秦奋沉声说道,“第三阶段,咱们远风品牌正式登场!要高姿态,要自信!广告语要直接!”

他拿起笔,在“远风”

“这时候,就可以详细介绍产品的外观、功能、技术参数,特别是咱们的核心优势。”秦奋指了指白板上之前讨论的几个模块,“内胆的材料和工艺,ih加热的均匀和高效,智能控制的精准和多样。要用最有冲击力的画面和最能打动人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