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98章 土地审批,政府支持(第2页)

远风制造这边,王副总王奎山无疑是冲锋在最前线的人。他一头扎进了市政府的项目协调小组,每天的工作时间拉长到了十四个小时以上。但他丝毫不觉得累,身体里仿佛涌入了无穷无尽的能量。

“老马,土地权属有没有问题?涉及到多少户?补偿方案我刚才看了一眼,市里挺给力啊!”王副总在市政府会议室里,一边喝着浓茶,一边飞快地翻阅着堆积如山的文件,对着国土局的马局长说道。

马局长额头见汗:“王副总,您这速度真是……厉害!土地我们已经摸清楚了,主要是集体用地和一部分国有储备地,基本没有复杂纠纷。涉及到的村民,补偿标准比市里以往的标准提高了百分之三十,而且安置房位置优越,都是紧挨着未来的产业园,以后就业机会多,大家积极性很高。可以说,村民这一块,阻力非常小。”

“好!太好了!”王副总一拍大腿,“马局长,老弟佩服!这效率,真是神速!秦董那边说了,只要是合理的要求,远风绝不吝啬。市里如果资金上有压力,远风可以先垫一点,我们后期再抵扣土地款。”

“这个秦董上次跟陈书记提过,”马局长笑道,“市里财政虽然不宽裕,但为了能留住远风这棵摇钱树,砸锅卖铁也得上!不过王副总您放心,征地补偿款市里已经特批到位,保证不拖欠!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土地尽快平整好,把红线划出来,让你们能早一天进场施工!”旁边的规划局刘局长也插话:“配套设施方面,产业园北侧有一条规划中的市政道路贯通,市里决定提前启动建设,与远风二期同步。水电方面,专门为产业园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和一座自来水增压泵站,容量都留足富余量,保证远风未来三十年的电力和用水需求!”

听着这些实打实的支持,王副总心中波澜起伏。他跟在秦奋身边,从红星厂一路走来,见证了多少次的白手起家和艰难困苦。过去为了找块地盖个简陋车间都要跑断腿、说破嘴,各种踢皮球、扯皮简直家常便饭。现在,因为远风的实力和秦董的胆魄,因为那惊人的销售额和利润,他们走到哪里都被奉为上宾,过去的高墙森严的政府部门,现在是主动上门服务、一路绿灯。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既感慨万千,又无比荣耀。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期待,咱们远风可得接住了!”王副总在心里对自己说。他知道,市政府给的不仅仅是土地和审批,更是将凤栖市的未来绑在了远风制造这艘巨轮上。他们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标准,将这座产业园拔地而起,对得起这份支持。

而在远风总部的董事长办公室里,杨主任正根据秦奋的指示,进一步协调着各部门的行动。

“刘总监那边怎么样了?备用渠道的进展。”杨主任在电话里问。

电话那头传来刘建国略带嘶哑但充满斗志的声音:“杨主任您放心!秦董指示不惜一切代价,那我就真不客气了!这几天全世界跑了一圈,哦不,是电话打了一圈!日岛那边加价百分之十五,把每月供应量从二十吨提到五十吨,合同都传过来了,我让法务部连夜审,没问题今天就能签!欧洲那边那批高频电子元件,本来产能已经被预定到明年了,我直接给他们报价,在原价基础上提了三倍,并且承诺订单量是常规需求的五倍,指定现款结清!您猜怎么着?对方老板考虑了半小时,说服了其他客户,同意插队!订单明天电传!妈的,有钱真牛逼啊!”

刘建国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畅快。过去那种谨小慎微、锱铢必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他手握巨资,就像一个将军手握充足的弹药,可以肆无忌惮地向所有优质资源发起采购攻势。南美、中东、东南亚……过去看都不敢多看一眼的地区,现在都成了他的目标。

“南美那家铜矿公司,我让老王带队考察去了,初步意向很好,对方之前只做大宗贸易,我说我们远风要长期稳定合作,溢价百分之十都可以谈,他们态度立刻不一样了!中东、东南亚那边的工业碳纤维企业也找到几家了,不管大小,只要技术靠谱、供货稳定,全部都谈!秦董说了,备用渠道要多,要安全,要韧性!我们现在就是要用钱砸出一条、两条、三条……十几条,甚至几十条的全球备用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