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00章 远风集团,雏鹰展翅!(第2页)

“好的,秦董。”杨主任郑重地点头,语气中带着一股使命感。

秦奋又看向刘总监:“刘总监,设备订单可以开始正式启动了。”

提到他的工作,刘总监的眼睛亮了起来,他搓着手,脸上压抑不住激动:“秦董您放心!我已经跟德国西门子的工程师反复确认过那批顶配加工中心的配置和交货期了,他们那边也一直在等我们这边奠基的消息。还有日本那个超精密注塑机定制线,以及几个国外研究所的分析检测设备,我都跟他们保持着最紧密的沟通。只要资金到位,我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大家伙’给咱们运回来,安装调试好!”

“效率要快,但更要注重价值评估和消化吸收。”秦奋提醒道,“这些设备都是世界顶尖的,短期内能迅速提升我们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但同时,你们也要组建专门的团队,吃透这些设备的原理和技术,能仿制的要尽快启动国产化方案。我们不能永远依赖国外,总有一天,咱们自己的设备要撑起这片天。”

“秦董说的是!”刘总监连连点头,“李大柱和孙总监那边已经带着人开始研究国内相关厂商和技术了,刘建国也在跑国内能替代的供应商。我们买最先进的设备,是为了让我们能看得更远,学得更快。最终,咱们要造出比他们更好的设备来!”秦奋满意地笑了笑,又看向李总监和赵总监。

“李总监、赵总监,研发中心的建设是重中之重。”秦奋说,“场地设计没问题了,接下来就要看里面‘装什么’和‘谁来装’。”

李总监扶了扶眼鏡:“秦董,研发大楼的设计参考了国际上几个知名研究机构的标准,实验室层高、荷载、防尘、温湿度控制、电力供应等等,都预留了最高的规格,完全可以满足未来最苛刻的实验需求。”

“‘谁来装’的问题,招聘工作已经同步推进了。”赵总监进一步汇报,“国内几所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校招已经启动,第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意向也基本确定。光是材料学、微电子、精密机械、自动化控制这几个方向的博士和高级工程师,就有十来个回复了明确意向。他们对我们远风的自主研发理念和您提出的未来规划非常感兴趣。待遇方面…您放心,您指示的‘不设上限’原则,我们灵活掌握,但核心原则是让他们觉得,来远风,不亏待,有平台,有前景。”

“不设上限的前提是,他们能带来与之匹配的价值。”秦奋强调,“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要对得起这份投入。薪资结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都务必做到位。我们要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赵援朝在旁边插话:“秦董,跟国内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项目也初步对接了几家。比如浙大的材料学院,我们在高性能高分子方面可以共建一个联合实验室;上海交大的机械系,可以在精密传动和机器人臂方面寻求合作;还有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我们在半导体衬底材料和后端封装测试上有些共同兴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