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远风夜校,灯火通明!(第2页)
【任务名称:培养百名高级技工!】
【任务目标:于365日内,在远风制造内部,通过系统性培训与实践考核,成功培养出100名达到“高级技工”标准的员工。】
【“高级技工”标准定义:】
【1.精通掌握:能够熟练操作至少3个关键生产岗位,并保持连续一个月零失误记录。】
【2.独立排障:能够独立诊断并解决生产线80%以上的二级设备故障。】
【3.传道授业:能够作为认证导师,成功指导至少2名新进员工或学徒,使其熟练掌握1个关键岗位。】
【4.革故鼎新(可选加分项):能够提出至少一项经过验证并被采纳的工艺优化建议,并可量化其带来的效益(效率提升5%或成本降低3%)。】
【任务时限:365天。】
【任务奖励:解锁“先进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完整模块;系统积分10000点;奖励“克劳斯玛菲mx系列精密注塑机”全套设计图纸及工艺手册一份。】
【失败惩罚:暂时冻结“现代企业人才金字塔模型”系统,为期三年。】
一瞬间,海量的数据流在秦奋的脑海中炸开。
他的心脏猛地一跳!
来了!系统任务终于来了!
而且一来就是如此重磅的“战略级”任务!
秦奋飞快地消化着任务信息,内心的激动几乎要抑制不住。
这个任务,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或者说,是他用自己的战略构想,精准地“解锁”了这个任务!
“企业大学”刚刚提出构想,系统的具体目标和考核标准就紧随而至。这哪里是任务,这分明就是一份详尽到令人发指的实施细则和kpi考核表!
再看奖励,秦奋的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先进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
“克劳斯玛菲精密注塑机”!
这正是远风目前最急需,也是最核心的短板之一!
远风现在能生产hs系列这种顶级的工程塑料,但好料还需要好模具、好设备来加工。尤其是在精密制造领域,模具的精度和注塑机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品质和档次。
远风现有的设备,生产普通家电外壳还绰绰有余,但要满足德国卡尔默公司那种对精密齿轮、轴承部件的苛刻要求,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孙国华他们之所以要动用投影仪百倍放大来检测,正是因为设备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只能依靠人力和经验来弥补。
如果能拥有九十年代德国旗舰级的精密注塑机,再配上先进的模具设计制造能力,那远风的制造水平,将直接从国内领先,一跃跳到世界准一流的水平!
这奖励,太诱人了!
而失败的惩罚也同样严厉,冻结人才金字塔模型三年,这对于立志构建人才生态的秦奋来说,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秦董?秦董?”杨明看到秦奋拿着报告,眼神却有些飘忽,似乎在思考什么,不由得轻声呼唤道。
秦奋瞬间回过神来,眼中的光芒比刚才更加炽热和坚定。
他将报告推回给杨明和王奎山,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报告的灵魂有了,现在,我们要给这个灵魂,注入第一股生命力!”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室的白板前,拿起笔,沉声道:“我决定,立刻成立‘远风企业大学筹备委员会’!我亲自担任委员会名誉主席!”
王奎山和杨明精神一振,知道秦奋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王副总,你担任常务副主席,负责协调外部资源,包括联系高校、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为我们的‘工程师学院’物色讲师。”
“是!”王奎山挺直了腰板,这任务他擅长。
“杨主任,你担任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负责整个‘企业大学’的组织架构搭建、课程体系设计和讲师团队的内部选拔。你手头这份报告,就是你的行动纲领!”
“保证完成任务!”杨明激动地握紧了拳头。
接着,秦奋的目光转向了窗外,仿佛穿透了墙壁,看到了产业园内那几个最核心的车间。
“我宣布,‘远风企业大学’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项目——‘远风高级技工一期培训班’,从今天起,正式启动!”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
“第一批学员,就是hs-3A材料特种生产车间的所有员工!”
“第一间教室,就是他们的生产线!”
“第一本教材,就是李大柱制定的那份《卡尔默项目专项生产作业指导书》!”
“第一场考试,就是德国人对我们产品的最终验收!”
秦奋转过身,锐利的目光扫过已经被彻底点燃的王奎山和杨明。
“我要在一年之内,培养出一百名,不,是至少一百名,能够独立思考、能解决问题、能带教新人、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高级技凶’!他们,将是远风未来产能扩张、质量提升的火种!是我们的‘百工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