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一个时代的序章 !(第2页)
他没有理会林亦然愈发疑惑的眼神,径直打开了手提箱。
箱子里没有美金,没有黄金,只有一叠叠装帧精美、厚重无比的文件。
秦奋首先拿出的,是一张大幅的彩色照片。照片上,崭新的行政大楼巍然耸立,一条鲜红的巨型横幅迎风飘扬,“热烈庆祝远风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正式落成”的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广场上,数千名工人汇聚成蓝色的海洋,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在高高升起。
那股隔着照片都能感受到的,朝气蓬勃、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与帕罗奥图这宁静安逸的午后形成了无比鲜明的对比。
“这是我们的‘战场’,远风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就在昨天,它刚刚落成。”秦奋将照片推到林亦然面前,“地点,凤栖市。我们已经建成了符合国际标准的万级无尘车间,采购了东京电子、应用材料和尼康的部分二手设备,搭建了一条完整的5英寸、1.5微米制程的晶圆生产、封装、测试实验线。”
林亦然的目光落在那张照片上,眼神剧烈地波动了一下。他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他非常清楚,这样规模的产业基地,这样高规格的投入,在国内意味着什么。
“你们……造这个是用来做什么?生产二极管和三极管吗?”他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在国内,能做到这一步的企业,几乎没有。
“二极管、三极管只是开始。”秦奋看出了他的想法,又从箱子里拿出了一份文件,轻轻放在桌上。
封面上,是几个遒劲有力的印刷体大字:《“中国芯”工程——远风集团半导体产业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林亦然的呼吸,在看到这行字的瞬间,骤然一滞。
他鬼使神差地走上前,拿起了那份文件。
翻开第一页,是序言。
“……半导体产业,乃现代工业之基石,信息时代之引擎。国无芯,则如人无脉,国之重器,受制于人,民族复兴,终为空谈。远风集团,当以工业报国为己任,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我中华,铸造一颗强大的‘中国芯’……”
这番话语,带着一股那个年代特有的质朴与豪情,却直击人心。
林亦然的手指微微颤抖,继续向后翻去。
纲要的内容,详尽到让他心惊。
第一阶段:基础奠基与人才引进。目标:完成实验线调试,掌握1.5微米至1.0微米Cmos工艺。自主生产分立器件、简单逻辑电路、电源管理芯片。核心任务:组建世界级的技术研发团队,由一位具备顶级水平的“总设计师”,全面负责技术路线的制定与实施。
第二阶段:技术攻坚与产品研发。
目标:建成edA设计中心,工艺推进至0.8微米。启动代号为“昆仑一号”的16位dsp芯片项目,及代号为“伏羲一号”的8位mCu(单片机)项目,对标国际主流产品,实现关键领域国产化替代。
第三阶段:产业化与生态构建。
目标:两款核心芯片实现大规模量产,应用于工业控制、家电、通信等领域。启动0.5微米工艺预研。建立远风开发者社区,提供完整的软硬件开发工具链,初步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
纲要后面,还附有详细的预算、设备清单、人才招聘计划、以及与国内数所顶尖大学(清华、复旦、西交)的初步合作意向书复印件。
这已经不是一份商业计划书了。
这是一份详尽、务实、逻辑严密、野心滔天的……战争檄文!
它描绘的蓝图,正是林亦然在无数个深夜里,在ti那冰冷的格子间里,不止一次幻想过,却又觉得遥不可及的梦想!
他的脸色由白转红,呼吸渐渐急促起来,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作为一个顶级的内行,他能清晰地判断出这份纲要的可行性与含金量。它没有好高骛远,每一步都踩在了现实的土地上,但每一步的目标,又都指向了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