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48章 浦东开发,我们来了!(第2页)

“是!董事长!保证完成任务!”张巧玲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

两天后,一辆挂着沪A牌照的丰田考斯特中巴车,缓缓驶入了繁华的sh市区。

车窗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与凤栖县城的宁静悠闲形成了天壤之别。李大柱和孙国华几乎是把脸贴在了玻璃上,看着窗外掠过的一个个穿着时髦、步履匆匆的sh市民,眼神里充满了新奇与震撼。

“乖乖,这就是上海啊……”孙国华咂了咂嘴,“感觉这儿的人,走路都比咱凤栖的人快一拍。”

“瞧那楼,顶上尖尖的,得有几十层高吧?”李大柱指着远处刚刚封顶的某个建筑,满脸的不可思议。

王奎山则显得沉稳许多,但他紧握着膝盖的双手,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他看到的是这片土地上涌动的无穷活力和商机,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远风要在这片龙争虎斗之地立足,何其艰难,又何其壮阔!

车子没有直接去酒店,而是径直开到了外滩中心。

当王奎生一行人走进远风集团位于顶层的上海总部时,再次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宽敞明亮的开放式办公区,穿着笔挺西装和职业套装的年轻男女们正在飞快地敲击着电脑键盘,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步履如风,脸上洋溢着自信与干练。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和一种被称为“效率”的味道。

这和凤栖产业园里那种充满了机油味和汗水味的火热氛围,截然不同,却又同样充满了力量感。

高远、林薇、钱伟早已等候在大门口。

“王副总,李总监,孙总监,张总监,欢迎来到上海!”高远热情地迎了上来,与王奎山等人一一握手。他的身后,上海团队的核心成员们都站了起来,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充满敬意的目光看着这几位来自“实业一线”的领导。

经过了思想统一大会的洗礼,他们早已明白,眼前这几位穿着朴素、甚至裤脚上还沾着些许尘土的“老将”,才是远风集团这艘巨轮的压舱石。

没有客套的寒暄,高远直接将他们引进了那间可以俯瞰整个黄浦江景的巨大落地窗会议室。

秦奋早已等在了那里。

“都到了,坐。”秦奋指了指会议桌,“明天就是奠基仪式,今天,我们开最后一次战前动员会。”

所有人都正襟危坐,神情肃穆。

秦奋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明天,我作为企业家代表的发言稿,林薇的团队已经准备好了,很精彩。但是,光靠一篇演讲,还不足以让所有人记住远-风-。我们要的,是在浦东这片热土上,打响第一炮,而且必须是惊天动地的一炮!”

他转向高远:“高远,公司注册和资金情况,你通报一下。”

高远站起身,声音沉稳有力:“报告董事长,‘远风集团(上海)投资有限公司’已于昨日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一亿人民币。目前,在我们的资本作战室的运作下,可随时调动的项目一期启动资金,已经达到了五亿人民币!”

“五……五亿?!”孙国华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李大柱和王奎山也是倒吸一口凉气,心头巨震。他们虽然知道上海这边在搞资本运作,但万万没想到,短短几天时间,竟然就撬动了如此庞大的一笔资金。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凤栖产业园一期总投资的两倍!

秦奋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他抬手示意大家冷静,然后看向钱伟:“钱伟,基于这个资金规模,你们做的投资计划是什么?”

沃顿商学院毕业的钱伟站了起来,他扶了扶金丝眼镜,打开了投影仪。

幕布上出现了一张宏伟的规划图。

“董事长,各位领导。根据您的战略意图,我们制定的计划,不是在浦东建一个简单的生产基地,而是要打造一个世界级的——‘远风浦东国际科创中心’!”

他按动遥控器,规划图的细节被逐一放大。

“整个科创中心,规划占地1200亩。一期工程,我们将投资五亿人民币,建设三大核心项目:第一,远风集团的全球总部大厦,代号‘灯塔’,预计楼高288米,将成为浦东早期的地标性建筑之一。第二,远风中央研究院,下设高分子材料、微电子、精密制造、工业设计四大研究所,我们将面向全球招聘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第三,智能化标准工厂,我们将引进德国、瑞士最顶级的自动化生产线,打造一条全球领先的,年产500万台高端智能小家电的示范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