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53章 0.8微米制程?知识灌顶的眩晕!(第2页)

这份纲要,哪里是什么草案!这分明是一份周密到令人发指的行动计划!从组织架构到人才画像,再到三种截然不同却又互为补充的招募渠道,逻辑之清晰,目标之明确,让他这个在计算所混迹多年的人都自愧不如。

他抬头,震惊地看着秦奋:“秦董……这些……都是你一个人想出来的?”

“只是一个开始。”秦奋的表情依旧平静,但眼底却燃烧着熊熊烈火。那晚系统知识灌顶带来的震撼,如今已经完全沉淀为他推动这个庞大计划的底气。他所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源于脑海中那清晰无比的科技树和产业发展脉络。

“你继续往下看。”

魏东亭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翻开了第二页。

第二部分:技术路线图与首期目标

技术路线:mCu->dsp->soC

制程规划:1.2微米->0.8微米->0.5微米

首期目标(18个月内):

产品代号:“启蒙一号”

产品定位:8位微控制单元(mCu),兼容itel8051内核指令集。

目标制程:0.8微米Cmos工艺。

晶圆代工伙伴(初选):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新加坡特许半导体。

性能指标:主频12mhz,内置4kBrom,128BrAm,2个16位定时器,1个全双工串行口。

应用市场:远风集团自产全系列家电(电风扇、电饭煲、未来规划的空调、洗衣机等)主控芯片,实现核心元器件自主替代。

“嘶——”

魏东亭倒吸一口凉气,只觉得头皮发麻!

如果说第一部分的人才计划让他震惊,那么这第二部分的技术路线图,则让他感到了彻骨的“恐怖”!

太具体了!具体到仿佛这个项目已经进行了一半!

从宏观的技术路线选择(从相对简单的mCu入手,而不是好高骛远搞Cpu),到清晰的制程迭代路径,再到第一个产品的具体定位、内核选型、精确到kB的性能指标,甚至连代工厂都选好了!

这完全颠覆了他对一个“初创”项目的认知。

尤其是那个“0.8微米Cmos工艺”!这正是昨晚秦奋在办公室白板前,被系统强行灌输,烙印在他脑海中最深刻的技术图谱之一。他现在不仅仅是知道这个名词,而是知道这四百多道工序的每一个细节!

“秦董,你……你为什么选择兼容8051?”魏东亭的声音已经带上了求教的意味,“8051虽然经典,但毕竟是十年前的技术了。我们为什么不从更新的架构开始?”

这是他作为技术专家的本能提问。

秦奋赞许地点了点头:“问得好。原因有二:第一,生态。8051的指令集和开发工具链是全世界最成熟的,我们可以最快速地建立起自己的开发调试环境,降低初期难度。第二,市场。我们搞芯片不是为了炫技,是为了应用。远风集团每年数百万台的家电产品,就是我们‘启蒙一号’最可靠、最庞大的市场。这些家电的主控需求,8051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用自己的订单喂养自己的芯片公司,先活下来,再图发展。这条路,最稳。”

魏东亭彻底说不出话了。

他看着秦奋,感觉自己面对的根本不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而是一个在半导体行业浸淫了几十年,经历过无数风浪的战略家。

有钱,有技术,有市场,有清晰的战略,有周密的战术……

“普罗米修斯计划”,竟然真的有成功的可能!而且,可能性还不小!

“我明白了……”魏东亭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将文件小心翼翼地合上,郑重地放在茶几上,“秦董,你放心,人才的事,交给我。中关村这片地,还有京城几大院所里,有哪些人是真有本事,哪些人是南郭先生,我心里有数。给我一个月时间,我给你拉起一个至少十人的核心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