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65章 资金黑洞,秦奋的豪赌!

机场的喧嚣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墙隔绝开来。

吕志尧怔怔地望着那条横幅,眼眶瞬间就红了。在美国奋斗的十多年里,他获得过无数荣誉,顶尖期刊的封面,行业峰会的奖杯,公司内部的最高技术成就奖……但没有任何一次,能像眼前这短短一行字,这样直击他的灵魂深处。

英雄。

这两个字,在物欲横流、讲究个人价值实现的硅谷,几乎已经被遗忘了。但在此刻,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它像一道惊雷,唤醒了他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属于一个华夏读书人的最终理想——立功、立德、立言。

“诸位,一路辛苦。”秦奋迎上前,没有过多的客套,他的目光一一扫过这七位神情激动的科学家,“欢迎回家。”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

秦奋没有安排他们去豪华的酒店,而是直接将车队开往了位于京城西郊,一个刚刚挂上“远风微电子技术(Bj)有限公司”牌子的,前身是某部委下属印刷厂的独立大院。

这里,就是“盘古”计划的临时总部。

一座经过连夜改造的大会议室里,灯火通明。

当吕志尧一行人走进会议室时,所有人都被震撼了。这间会议室的四面墙壁,已经被改造成了顶天立地的巨幅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技术路线图、逻辑框图和攻关节点。

一面墙是魏东亭的“硬件”,从Cpu架构到gpu的图形管线,再到dsp的信号处理流程,恢弘庞大,自成体系。

一面墙是楚云飞的“软件”,从底层编译器、操作系统内核,到上层的驱动程序和Api接口,逻辑严密,环环相扣。

一面墙是严兆峰教授的“edA”,那张“创世”统一数据库的架构图居于正中,如同神祇般俯瞰着下方无数复杂的算法模块。

而最后一面墙,则留给了他们。墙上只写着七个名字——吕志尧、吴嘉明、孙宇……每一个名字后面,都跟着一个大大的问号,和一片等待他们亲手填补的空白。

这是一种无声的,却又无比隆重的托付!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秦奋站在会议室中央,声音沉稳而有力,“我知道大家远渡重洋归来,心中一定还有许多疑问。远风到底有多大的决心?我们到底要投入多少?今天,我们不谈情怀,只谈资源。我要让大家看一看,远风为‘普罗米修斯’计划,准备了怎样的弹药库。”

他向身后的高远和杨明示意。

杨明立刻打开一台投影仪,雪白的幕布上,出现了一份文件,标题是——“盘古实验室第一期设备采购清单”。

“魏总监,”秦奋看向魏东亭,“你来介绍。”

魏东亭的脸上泛着一股病态的潮红,那是极致兴奋的体现。他拿起激光笔,指向幕布,声音都有些发颤。

“各位,这是我根据秦董的技术规划,草拟的第一期硬件研发和工艺验证所需的核心设备清单。”

“光刻部分,我们计划通过特殊渠道,采购一台二手的AsmLpAs2500型步进式光刻机,虽然是i-lie光源,技术落后,但可以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同时,我们自己要上马一套电子束光刻系统,用于掩膜版制作和超高精度实验,目标锁定在英国徕卡公司的eBpg-5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