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328章 盟友的支持(第2页)

站起来的是一位严谨的德意志中年人,他胸前挂着的身份牌上写着:kukA工业机器人集团,技术总监,汉斯·科赫。

kukA!

这个名字一出,西门子的代表施密特,眼皮不受控制地跳了一下。这可是德意志工业4.0皇冠上的明珠,是他们最重要的下游客户之一。他怎么会在这里?又为什么要发言?

“主席先生,各位代表,”科赫先生的语气十分客气,但内容却无比清晰,“我仅作为技术观察员,以及一个电机的终端用户,分享一点看法。”

“我们公司每年要采购数十万台各类伺服电机,用于制造我们的工业机器人。对于我们而言,我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他自问自答。

“第一,功重比。电机越轻,我们的机器人手臂的自重就越轻,负载能力就越强,运动速度就越快。第二,能效比。一台机器人身上有六到八个关节电机,一座工厂里有成百上千台机器人,整体的节能降耗,对我们的客户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成本节省。第三,响应速度和精度,这直接决定了我们机器人的作业水准。”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精准地对应着刚才李工ppt上的核心指标。

“刚才,红星集团展示的数据,尤其是功重比和宽域能效比,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科赫斟酌着用词,“这正是我们这些应用端企业,梦寐以求的技术进步方向。”

他顿了顿,最后说道:“我们不关心电机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也不关心它的绝缘材料用了什么传统工艺。我们只关心它最终能为我们的产品带来怎样的性能提升。因此,我个人含蓄地表达,我非常认可红星提案中所体现出的,以用户核心价值为导向的衡量理念。一个好的标准,应该鼓励供应商为我们提供这样的产品,而不是相反。”

说完,他礼貌地鞠了一躬,坐了下去。

全场再次陷入了寂静。

如果说法兰西代表的发言是来自外部的挑战,那么这位kukA技术总监的话,就是来自德意志工业内部的一记“背刺”。

施密特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能感受到身边其他德意志同行们投来的异样目光。连自己国家的顶尖企业都更青睐红星的技术理念,这让西门子一直以来标榜的“德意志品质”和“行业领导者”的形象,瞬间蒙上了一层阴影。

风向,彻底变了。

会议厅里,原本那些保持中立、抱着学习心态来观摩的各个小国代表们,此刻再也无法保持平静。

他们开始低声地交头接耳。

“那个华国公司的数据是真的吗?功重比能高出一倍?”

“有sgs的公证,应该假不了……太可怕了。”

“他们的思路确实有道理,标准是为应用服务的。ge和西门子那个粉尘测试,确实太过分了。”

“看来,挑战巨头,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啊……”

“那个法兰西代表说得对,我们应该讨论‘衡量什么’,这才是关键!”

这些窃窃私语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压力。

之前,所有人都默认这场会议只是走个过场,ge和西门子联手推出的草案,通过是板上钉钉的事。挑战者,不过是螳臂当车。

但现在,这辆“螳臂之车”不仅挡住了巨头的碾压,甚至还反过来掀翻了对方的底盘,露出了里面并不光彩的结构。

ge代表团的席位上,哈里森看着眼前的一切,紧紧地攥住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局势,正在一点点地脱离他们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