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问 作品

第461章 青春作伴好还乡·宁州(1)(第2页)

老者的嗓音沙哑却极富穿透力,像裹着沙砾的风拍在人脸上。唱腔的语调起伏极大,每句尾声都重重落下那个标志性的衬词“吭!”。

随着他这一声声欢唱,舞台上的灯光也渐渐更亮。

“手抓羊肉就炖得烂耶!”

“八宝茶香呀等您端起来!”

虽然用的是宁州方言,但北方方言一向比南方方言易懂些,哪怕是许一禾也能轻易理解其中欢迎之意。

至于更能感受表演韵味的江时鸣已经咽了几下口水了。

“不为别的是为个啥?”

“喜迎贵客到咱这坳!”

台上的人并不多,仅三位乐师,乐器也简单:三弦、二胡、梆子。但音乐的张力却塞满了整个空间。

唱到热情处,老者眉飞色舞,手臂大开大合地挥动起来。台下众人跟着节奏轻轻点头,江时鸣忍不住小声叫好。

一段落罢,在薛瓒的带领下,众人掌声如雷鸣般爆发。金棠下意识地长舒了一口气,才发现自己从表演开始就一直在屏息凝神。

江时鸣很喜欢这种地方性很强的演出,但卫承场地选得比较一般,空旷的大场馆内的回声略破坏了节目中的天然特质。但这只能算是瑕疵,就整场表演来说,完全是瑕不掩瑜的。

真的很严格诶江老师……

台上表演者鞠躬谢幕,领唱的老者声音洪亮:“感谢各位听咱这宁州坐唱,欢迎各位来到我们宁州!”

卫承稳步走上舞台,接过话筒向大家介绍道:“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宁州坐唱省级非遗传承人李老师,这位是三弦演奏家……”

他逐一介绍,每位被点名的老师都谦逊地躬身致意。台下几位当然也从第一排的座位上起身,一一还礼。

介绍罢,就到了打广告的环节。

“咱这宁州坐唱啊,不是什么高雅艺术,是土里长出来的声音。调子粗,词儿野,心里憋着笑、压着苦、揣着念想,没处说,就吼出来、唱出来、弹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