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堂风云
“谢必安自然是巴不得继续征兵,一口气拿下整个中原才好,朕倒是想,可让他们加税,又说是与民争利!至于崔思退这个老狐狸,应该不会反对的,再打下去,就怕北元骑兵大举南下......”
赵牧对于朝中的局势,自认为还算有些掌握。眼下以胜利者的姿态议和,主战派固然会有些微词,却也无伤大雅,掀不起什么大浪。
“陛下,若是中路军再进一步,可就是汴京!”曾砚犹豫着说道。
现在的大乾朝堂偏安一隅,若能还于旧都,那可是泼天的功绩。当今皇帝也会成为大乾中兴之君,而他们这些辅佐的大臣,也将成为名垂青史的中兴名臣。
“暗夜司最新情报,北元在西京大同府和东京辽阳府,都在大规模征召骑兵,规模不下十万。若是中路军战事顺利,这十万骑兵南下,如何应对?”赵牧为了北伐,做了诸多准备,如今的暗夜司密探遍布北元,这些情报都第一时间送到他的案头。
“十万骑兵?”曾砚倒吸一口凉气,按照骑兵对步兵一比三的战力换算,大乾需要三十万步兵才能抵挡,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当初,枢密院就做过推演,这应该就是北元的极限,但是没想到,他们这么早就开始招募骑兵。”北元最辉煌的时候,可以组织超过二十万的骑兵,几乎能横扫整个中原,这也是大乾当初南迁的原因。
如今的北元虽不复当年的强势,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旧可以组织超过十万的骑兵。
北元目前常备军队大概三十万,其中骑兵不过五万之数。如今临时招募十万骑兵,几乎把草原部落近一半的年轻男子都拉出来投入战争了。
大乾最后的底牌,是江淮一带的十万水师;北元的底牌,则是可以从草原上拉起一支超过十万人的骑兵。
按照最初枢密院的推演,至少要打下开封府,北元才会大规模募集骑兵。那时大乾可以就地大规模征兵,凭借城池固守。可如今,北元已经开始大规模招募骑兵,而中路军还未进入开封府。
“若是这支骑兵南下,中路军就必须撤回到城中固守,而且得提前备好粮食,后勤粮道必然不保!”隆大元眼睛微眯,骑兵可以凭借速度绕过城池,直击后方粮道,这是步兵难以应对的。
一旦陷入这种局面,大乾军队就只能固守,等待变故。而北元朝廷招募这十万骑兵,也是允诺了众多好处,一旦没有战果,劫掠不到足够的财货,军队崩溃就是早晚的事。
“陛下,据闻,西凉也有三万铁鹞子,乃是一等一的精锐骑兵,不知道跟这北元的十万骑兵打起来,谁更胜一筹?”魏师逊嘴角微微上翘,他感觉自己摸到了赵牧的心思。
“朕也想看看!”赵牧的眼中闪过一丝渴望。
西凉想要让大乾牵扯北元的精力,好坐收渔翁之利,赵牧何尝不想让西凉去迎接北元的怒火?
而在另一边,蔡正阳的府邸,正有人深夜前来拜访。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北元礼部侍郎郭嘉佑。
“郭大人,你不该来的。”看着眼前年过三旬的男子,蔡正阳倒是有些羡慕。对方如此年纪就获重用,而他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
蔡正阳中午才跟崔思退把北元一行人送入驿馆休息,晚上郭嘉佑就到了他府中。若是传出去,他勾连北元的名声是跑不掉了。
“由不得你我,事情紧急,也顾不得了。”郭嘉佑摆摆手,有些事情,他必须先跟蔡正阳面谈。
蔡正阳摇摇头,当即在前带路,示意郭嘉佑随他进去。反正整个大乾都知道他是议和派,也不在乎这点名声了。
当初蔡桧能从北元被放回,就是为了让他推动南北和谈之事。为了保证蔡桧不逃离掌控,自然要留下一些把柄。这个把柄大到一旦公开,无论蔡桧多么受宠,大乾满朝上下都会将其满门抄斩。
这也是为何,之前蔡桧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构陷叶战入狱被杀。因为他根本没得选,叶战不死,北元就会公布蔡桧的把柄,那他就得死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