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湖山村闲人 作品

第17章 舒城行(第2页)

叶挺军长、杨文翰团长两人都是神情严肃。掘开黄河是可以达到阻敌的效果。但洪水造成的伤害呢,谁能承担这个历史责任。

李振华又道:形成黄泛区后,从东向西攻击路线受阻。我预计日军会沿长江两岸推进,而且日本海军会沿长江配合陆军攻击沿岸要点。不出意外的话,国府会在大别山重点布防,第五战区南边的部队一定会撤往大别山。大别山第四支队压力就大了。国府一定会要求四支队东进。而我们新四军不能抗命,只有往东进入沦陷区,死中求活。

皖南我军也有同样的忧虑,而且比大别山更严重。皖南周边国民党大军云集,我们在日军、国军夹缝中,国府同样会要求一是我们向东出击。二是如果芜湖日军攻击繁昌、南陵、易县、铜棱。新四军一定会被顶在第一线。我军将毫无办法,国府仗着有国家大义,我们不听就是叛乱、听我们就要付出代价。且国民党不会允许皖南新四军在他们的核心统治区有大的发展。皖南新四军的出路也是东出、北进,到日军后方去死中求活。

蒋百里先生的国防论里讲:抗日战争中有一点不让日军能就地补给,以日本狭小的国土必持崩溃。这就是我们八路军、新四军创立敌后根据地的意义所在。国防论中抗战有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进攻。我估计到了战略相持阶段甚至时间还可能前提,国府对皖南新四军出手,可能是驱逐,也可能是消灭。所以新四军完成布置后,应尽早撤离皖南,向北、向东都行,我们团如果能在无为发展,也可以为皖南我军留一条后路。

李振华给出的信息量非常大,但从分析看也确实很有可能发生。

叶挺军长要求振华,把他的想法写成报告上交,向延安总部汇报。

李振华答道:"是、我尽快形成文件。"

叶军长又向杨文翰要人。觉得李振华不应呆在警卫排,告诉杨文翰回军部时他一定要带走振华。先让李振华到军部担任参谋,独立团在云岭屯田、办工厂的事,也让李振华兼顾着。杨文翰也留在江北,并在合适的时机,向皖东探寻出路。

杨文翰答到:"调振华去军部没有问题。但军长,我们团需要振华的时候,你可要抬抬手帮我一把。我本来也打算暂时留在江北,看看有没有机会向皖东发展。还有军长,等我们团的兵工厂建好了,可要优先供应我们啊!"杨文翰知道,工厂建立起来见效益后,独立团或一支队不可能把住工厂不放。

叶军长、杨文翰、李振华在船上一路聊了很多。这天一大早船到庐江,众人下船改走陆路,经半天的急行军,于中午到达舒城,在东、西蒋冲找到四支队司令部。一大代表董老也于上午刚刚抵达。中午四支队高敬亭司令请二位首长接风洗尘,席间听到叶军长介绍杨文翰时,了解到他独自在弋阳磨盘岭带出1200多名的红军战士时,将杨文翰引为知己。交谈中得知立团二个齐装满员的营部署在无为,很是高兴。对叶军长、杨文翰表示四支队东进出击,就不用担心南方侧翼安全了。一顿饭吃的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