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湖山村闲人 作品
第140章 救灾(第2页)
春节过完后,第5师接收灾民的数量明显增多。河南各地祈雨活动震天,无奈老天还是不给面子,一滴雨不下,麦田里的麦苗眼看就要枯死。第5师确信在1942年河南要出现大饥荒,根据延安总部、黄花塘军部的指示,第5师开始派出工作小组前往周边各地,开始引导灾民,向桐柏山、大别山转移。
这些工作本来应该由国府承担。然并卵,第5师从来不抱这种不切实际的希望,灾难中国府官员不从中渔利、不伙同商人囤积居奇,第5师已是求神拜佛了。1941年粮食减产,国府征收军粮如常,没有减免一两粮食。就是42年旱灾再严重,第5师也不会相信国府会减免征粮。第5师恐怕永远也想像在不久的将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在灾荒中强制征粮,对河南省主席讲了一句经典名言:“饿死灾民地还是中国的,饿死士兵就会亡国。”
这样情形在八路军晋冀鲁豫根据地也开始出现,1942年开始,根据地周边难民不断向我军求援,聂司令根据延安总部的指示开始救灾,减免公粮,以工代赈组织灾民自救。陕甘宁向周边及四川购粮,为了购粮延安总部拿出了黄金、银元储备,还不惜拿出珍贵的青霉素与地方实力派交换,购得大量粮食支持八路军根据地。同时廷安总部向重庆国府预警河南饥荒,然而这些消息如泥沉大海,不知所踪。
山东的旱灾也不轻,好在山东根据地从建立开始,就组织屯田,兴修水利,建山塘水库。而且1941年粮食取得了丰收,42年虽然也旱,但有山塘、水库,预计粮食不会大量减产,根据地还有新四军军部从皖东、皖中调拔过来的粮食。可以说山东根据地是:身上有粮、心中不慌。
山东根据地军政委员会向湖西军区调拨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军政委员会根据国共双方协议,还向苏鲁战区输送粮食。苏鲁战区刚遭重创,粮食弹药都很缺乏,应于学忠之请,山东根据地军政委会批准沂蒙军区兵工部向于学忠部补给了部分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