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第2页)
听着听着,宫雪的眼眶又红了,心底软软的、甜甜的,她没有告诉刘青山的是,她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喜欢这首诗!
这首诗简直是写到了她的心坎里……
此刻听刘青山亲口朗诵,感情真挚,那种震撼人心的感觉更加强烈,令她心神荡漾。
女人都是感性的。
越年轻,越是如此。
宫雪这时已经不想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不开心的人。
她只想好好的享受这一刻的温存,心底深处更是希望这一刻的温存能变成永恒……
她静静的听着刘青山朗诵《一棵开花的树》,当朗诵完一遍后,她依偎在刘青山的怀中,轻轻的闭上了眼睛。
随即,她轻声呓语,“我还想听……”
“好。”
刘青山含笑点头,又开始从头朗诵。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
当他这一遍朗诵完之后,
低头一看,正好与宫雪那双灵动的美眸对上,她眸中闪着亮光,正一眨不眨的看着自己。
两人对视,均感心中一片温馨与安宁。
宫雪嫣然一笑,“我还想听~”
“好!”
刘青山的声音混着水面吹来的风,在空旷的堤坝上荡开。
远处,夕阳正缓缓沉入水库尽头,将整片水面染成粼粼的金红色。晚风掠过坝上的芦苇丛,沙沙的声响像是某种温柔的絮语。
就这样,
一个人朗诵,一个人倾听。
不知不觉间,天色就黑了,但他们谁都没有动,就着最后的余晖,看两只交握的手在水泥堤岸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一直延伸到荡漾的水面上……
……
刘青山到家时,天色早已经黑透。
看到他回来,王凤仪就有些埋怨的问他去哪了,回来的这么晚,不知道家里还有客人吗?
一听这话,
他才想起来秦汉,他赶紧问人呢?
“在窑里呢,你赶紧去吧,一群人都等着你哩,你架子是越来越大了!”王凤仪说。
刘青山顾不上回话,赶紧跑了进去。
进去一看,大家都在。
刘树德、刘福来他们正和秦汉在聊天,窑里热闹闹的。
“抱歉抱歉!”
“有事耽搁了,真是对不住,秦主编,等会儿我自罚三杯!”
秦汉哈哈大笑,摆了摆手,“不碍事,本来就是我打扰了,就算要自罚三杯那也应该是我。”
刘茂财转头对王凤仪道:“开饭吧。”
“嗯。”
王凤仪回到厨窑打开蒸锅,里面是早已经做好的饭菜,放在蒸锅里保着温,这会儿端出来就能吃,也不会凉。
饭菜很快上桌,随即就正式开饭。
秦汉还问:“青山,你事情办完了?”
“嗯,办完了。”
刘青山点头,然后看向刘树德、刘茂财等人,“农场的朱叔一家,还有宫叔他们一家,明天就要走了。”
“走了?”
刘树德等人就都惊了,“走哪啊??农场那又出啥事了?”
“朱叔是回燕京,宫叔回沪上,他们都接到调令,恢复名誉,恢复工作。”刘青山说。
“啊……”
“这是好事啊?哈哈哈,这真是好事!”
“哎呀,你咋不早说?你早说的话,额还能去看看他们,见上一面,这以后一回城,想见面可就难了……”
“对,估计这就是这辈子最后一面了。中华还是大学教授哩!”
“老宫也不差啊,他是画家,听说画画可好看,不过额认识他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他画画……”
刘树德等人又惊又喜,同时也感慨不已。
秦汉虽然不知道朱中华是谁,但听话音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类似的事情,他身边也有朋友经历过。
他笑着说道:“好日子就要来了,以后咱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对!额家青山也是这么说的,哈哈哈……”
“还是现在好啊,不像以前那么乌烟瘴气的,现在人人都埋头干活,不想那么多乱七八糟的。”
“中央这次会议开的好啊,真的是太好了!来,都满上,咱们干一杯!”
“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干杯!”
众人纷纷举杯相碰,其乐融融,气氛正酣。
……
同一时刻,
华阳县城,县委大院。
庄严的会议室里,长桌两侧此刻仍然坐满了人,还烟雾缭绕的。
啪——
刘富贵重重的一拍桌子,声色俱厉,“杨主任,你到底是要干什么?你到底想干什么?你还是不是党的干部?你究竟有没有拿我们这些人当做统一战壕的同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领袖亲口说的!”杨天兴淡淡说道。
刘富贵瞪着眼睛,“好,就算是如此,那你拿弯河大队当试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件事你告诉大家了吗?额们还是不是华阳县的领导?你是不是要搞一言堂?”
“额们难道连知情权都没有吗?”
此言一出,顿时得到了一些人的响应。
“对!杨主任你最起码应该给同志们说一声,大家商量商量是不是?”
“是啊?哪有你这么干的,要不是报纸上报道出来,额现在都还被蒙在鼓里啥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