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风波起,藏惊雷!

就在弯河上下都处于一片忙碌中时, 《西北日报》又刊登了一篇报道——《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广大农村的深远意义》。

文章没有空洞的口号,没有艰涩的理论。

它从弯河大队这个具体的点切入,用沉甸甸的平均亩产四百五十五斤、养猪规模暴增、社队企业的兴起,文中虽未提华山公司、弯河时代的名字,但这些鲜活事实,生动、具体、雄辩地阐述了“包产到户,吃饱肚子”这个朴素的真理!

它点出了制度变革释放的关键动力:

“土地是农民的根,把种地的自主权还给农民,就是激发了农民对土地的深切责任和无穷智慧!”

它展望了深远意义:

“这不仅解决了温饱,更是在孕育农村生产力的一次伟大解放!”

“它打破了‘大锅饭’的惰性循环,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是广大农民走向富裕生活的新起点,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发展道路的重要实践!”

这篇报道的份量太重了!

它是“西北官方定性”,是“政策背书”!

效果是爆炸的!!

报纸刊登的当天,

西北省就组织召开了一次大会,计划委员会主任李邦彦在会议上深入解读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当下农村所能产生的深远影响,对于广大农村社员所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弯河大队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包产到户,不是权宜之计!”

“不是小打小闹!!”

“它是解决我们西北广大农村温饱问题的金钥匙!是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探索有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的重要实践!”

会议上,

李邦彦冷厉的声音透过话筒,传遍大礼堂的每一个角落。

台下众人,脸色各异,心思各异。

不过,这仅仅是个开始……

第二天,

在《西北日报》上又刊登了一篇文章——《如何深化贯彻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及其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