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一锤定音,尘埃落定!
世界上最令人煎熬的事情,就是等。 如果再加上一个‘没有时间限制’,不知道具体要等多久,那就更加令人煎熬了。
刘青山只知道该来的,总会来。
他强迫自己沉下心,该写作写作,该管厂管厂,但眼角眉梢那份挥之不去的凝重,还有望向村口小路的频率,都出卖了他内心的焦灼。
等吧……
时光在无声的焦虑中缓慢流淌……
一晃,半个月就过去了,燥热的8月已经来临。
可那场席卷全国的争论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在报纸这块战场上打得越发激烈,像一锅沸腾的开水。
报纸上天天吵,翻了天!
今天你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开倒车,这种做法相当危险,是对集体经济的背叛!”
明天我登:“这是亿万农民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是解决温饱、迈向富裕的必经之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的重要突破,必将成为改革史上的丰碑!”
后天他又跳出来:“农村问题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做任何决定都需万分慎重!稳妥第一!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得唾沫横飞,论点满天乱飞,火药味隔着油墨纸都能闻见。
更有甚者,
各大报纸仿佛已经不再是各自立场的喉舌,反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杂乱不堪的辩论台。
《西北日报》今天可能刚登一篇热情洋溢的“地方改革新气象”,下周紧跟着就可能出一篇言辞冷峻的“风险提示与方向忧虑”。
自己跟自己打起了擂台!
最具戏剧性的莫过于《光明日报》。
某一天,它的头版赫然是一篇分量十足的批判文章!
醒目的标题,犀利的措辞,直指家庭承包制的“巨大风险”。
然而,仅仅翻到第二版,在同一期报纸上,竟又刊登了一篇洋洋洒洒、极力为家庭承包制叫好鼓劲的文章!
自己家的一版和二版,唱起了响亮的对台戏!
报纸上吵疯了,社会上更是乱成了一锅粥!
这股巨大的喧嚣,如同无数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花,也搅浑了整个社会舆论。
茶馆、集市、田间地头、机关食堂……只要能扎堆聊天的地方,都在议论这“包产到户”。
“哎,听说了吗?农村搞那包产到户,报纸上吵翻天了!有说好的,有说坏的!”
“管他呢!农民兄弟能吃饱饭是好事!咱城里人买粮买菜不也便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