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机甲训练场 二(第2页)
她突然对着机甲的传感器比了个手势,机甲的胸甲应声打开,
露出里面复杂的能量回路,蓝色的电流在龙晶阵列间游走,
“核心动力用的是浓缩龙晶,一块拳头大的晶体就能让机甲连续作战七天七夜,比蓝星的核反应堆安全多了,就算被击中也不会爆炸,只会慢慢失去能量。”
十台机甲突然开始协同演练,金属手臂搭成防护阵型,
粒子炮交替射击形成弹幕,在虚拟靶标上炸出连贯的火光,
反重力引擎的气流在地面犁出环形沟壑,深褐色的泥土翻涌着,像被巨兽抓过的痕迹。
最惊险的是两台机甲的空中对接动作,它们在三十米高空完成零件传递,
机械手指的误差不超过0.1毫米,落地时的震动让参观台的玻璃杯都跳起了舞,
杯沿的水珠飞溅在苏睿的战术目镜上,折射出彩虹般的光。
“这协同精度...”
一位自动化专家的声音发颤,他的笔记本上画满了机甲的运动轨迹,
红色的线条像一群追逐的游鱼,
“比蓝星的无人机集群还高两个数量级,数据传输延迟居然能控制在5毫秒以内,它们的Ai系统是怎么做到实时同步的?
我们实验室的分布式算法,在这种规模下延迟至少要100毫秒!”
“秘密在这个‘神经同步器’里。”
苏睿调出机甲驾驶舱的内部图,驾驶员头盔上的电极片闪着红光,像贴在太阳穴上的星火,
“能直接将人脑信号转化为机甲指令,延迟比手动操作低90%。
林悦设计的算法,让十台机甲能共享感知数据,就像十个大脑共用一个神经系统,
上次围剿深渊鳄鱼时,它们硬是用协同防御挡住了三阶妖兽的群体冲击。”
“这简直是跨时代的突破!”
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专家突然站起来,指着机甲的驾驶舱,
“我们研究脑机接口十年,最多只能控制机械臂做简单的抓取动作,
这玩意儿竟然能操控八十吨的机甲做高难度动作,神经解码的精度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林悦刚好走过来,闻言笑着晃了晃手腕上的神经传感器:
“靠这个小东西,里面的生物芯片能识别2048种神经元放电模式,
是蓝星同类产品的八倍,而且抗干扰能力极强,就算在电磁风暴里也能稳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