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告云南万民书
洪武十九年,八月初。
云南,车里宣慰司,景胧。
车里宣慰使刀坎站在高台上,大声颂念,声音洪亮让很远处的百姓,都能听到他的声音。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膺天命,统御万方,乾坤浩荡,日月昭彰。”
“自开国以来,四海臣服,八方宾从,唯西南边陲,教化未周,时有蛮酋恃险作乱,扰我疆民,前有麓川思伦法者,悖逆天道,犯我云南,陷景东之地,屠戮百姓,劫掠州府。”
“朕念苍生疾苦,遣王师荡寇,擒其凶酋,解送京师,明正典刑,云南万民,皆朕赤子。”
“曩者土酋世袭,据地自专,不遵王化,私刑苛敛,以致民不聊生,干戈频起,此非天心不仁,实乃旧制之弊!朕躬览史册,深惟治边之道,当以‘一统华夷’为纲,革除旧弊,广布新章。”
“今特颁诏令,行‘改土归流’之法,昭告云南,永为定制!”
八月,朱元璋的这封《告云南万民书》的圣旨陆续在云南各地散开,其内容,前面是例数思伦法罪行,后面便是颁布土司世袭的弊端,介绍改土归流之法。
其一,罢免土司世袭,设置流官治政,赋税、刑名、兵备,皆遵循《大明律》。
朱元璋亦强调“旧日土酋,若愿归化,可保其家室,赐以爵禄;若顽抗天威,必剿灭无赦!”,前有思伦法血的教训在前,朱元璋这句“必剿灭无赦”当真分量十足,令宵小之辈心惊胆寒。
其二,云南广兴教化,同沐王风,将陆续设立州、县之官学,凡是汉、夷子弟,都可入学,即圣旨之中的“明礼义,知廉耻,其有才德出众者,准予科考,入仕朝廷,共襄盛世。”
朱元璋不止要让麓川被大明实控,还要让这里的人都成为大明子民,成为汉人。
其三,均田地,减赋役,安民生,土司把控土地田产,土司之内百姓生活困苦,承担着极为沉重的苛捐杂税。
故朱元璋要“分授贫民耕种,永免苛捐杂税,边民戍守、屯田者,皆赏钱粮,免其徭役,务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商旅通达,市井繁荣。”大力发展云南之民生、经济。
其四,整饬边备,永固疆圉,大明将在云南“设卫所、驻官兵,修城池、凿驿路。夷汉军民,一体联防,共御外侮。敢有勾结外寇、煽动叛乱者,诛其全族,绝不姑息!”
朱棡与蓝玉等人商议的时候,就预料到必定会设置卫所,所以也给了当地土司首领投效的机会。
第一批接受新政的,就可进入卫所之中,虽然当不得卫所指挥使,但当个副手也是不错的出路。
车里的百姓们聚在高台之下,听得认真,偶尔窃窃私语两句。
这些什么卫所、经济的,百姓不懂,但是给百姓分田地、免除苛捐杂税他们可听明白了。
“嗟尔云南军民!朕非好战之君,实乃护民之父。土司之制,裂土分疆,致使兄弟阋墙,父子相残,此非长治久安之道。”
“今行改土归流,正为绝祸乱之源,开太平之基。尔等当体朕心,弃旧从新,共遵国法。”
“若官吏敢有欺压良善、贪墨害民者,许万民上奏朝廷,朕必亲查严办!”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刀坎请求朱元璋放过刀光,朱元璋已经恩准,故刀坎对大明感恩戴德,也愿意充当明军新政的“样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