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拌饭酱 作品

第130章 分封藩王于海外!

早朝后,皇宫,武英殿内。

朱元璋召集吏部尚书李信、户部尚书郭允道,以及工部尚书赵俊,来武英殿议事,朱标与四殿大学士亦齐聚武英殿,商议滇铜运送入金陵之事。

工部尚书赵俊指着悬挂起来的巨大地图,道:“陛下,殿下,运送大宗货物,尤其是金属矿产,水运为最佳,陆运成本高,运量小,故滇铜出云南,不宜直接走陆路,而是应该先运送到水路去。”

水陆之间的运载量不同,成本更是相差甚远,水运的成本大概为陆运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运送滇铜到金陵,可不是三五年就会结束的事儿,未来大明数百年,都要运送滇铜到金陵,有个合理的规划,将为大明节省海量的钱帛。

朱元璋背着手,眼眸扫过云南地图,道:“云南之内河流有金沙江、红河、澜沧江,河流是不少的,不过,这些河流是否通长江?以东川矿区为例子,从东川矿区出发,行陆路到金沙江附近,如何?”

赵俊在地图上瞧了一眼,眼珠一转,道:“陛下,金沙江在云南段,水流湍急,险滩极多,以当前的水文情况,恐难以全程通航,所以,若走这条路线,不妨先走陆路抵达四川的泸州或者宜宾。”

“泸州与宜宾乃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港口,抵达这两个地方之后,再登船顺着长江而下,陆续经过重庆府、宜昌、汉阳府,最后再从汉阳府抵达金陵。”

朱元璋微微颔首,赵俊说的路线,的确可行,水陆结合较为合理。

户部尚书郭允道琢磨片刻,道:“若是不走四川,从贵州运送铜矿往金陵呢?需知漕运紧张的时候,货物运送会有延误,而打造铜钱可等不得,更别说若遇见了天灾人祸,道路阻绝怎么办?”

郭允道觉得不妨开辟两条道路,一条从云南到四川,再从四川到金陵;一条从云南到贵州,从贵州到金陵。

朱标闻言摇了摇头,说道:“贵州虽然看上去合适,然贵州多匪寇,且路远不如四川,现在就开辟运送铜矿的通道,不合适。”

与四川相比,贵州的开发程度太低,贵州的匪寇问题很严重,官府年年组织清剿。

郭允道没有多说什么,道:“既然如此,也只剩下云南到四川这一条路了。”

赵俊微微颔首,说道:“从云南东川矿区,行陆路到泸州,再走长江水运至金陵,又或者从东川走陆路到宜宾入长江。”

“这两条路可比行贵州,经陆路、贵阳、沅江、洞庭湖、长江要合理的多,不过,云南到四川的陆路有些已经年久失修,要好好修缮。”

文渊阁大学士宋讷想了想,道:“赵大人是说‘五尺道’与‘石门道’?”

五尺道与石门道,从秦汉以来便是连接云南与四川的官道,到了明朝依旧是重要的商路,不过,这两条路历经千年,许多地方已经无法满足运送铜矿的需求,需要重新翻修。

确定了基本路线,接下来就是商议具体的规划,这具体的规划是最耗费时间、精力的,一共花费了七日时间,朱元璋又召集了工部、户部、吏部诸多官员,才最终敲定计划。

计划由驿站火速送往云南,九月,秋高气爽,云南,云南府。

经过一个月的忙碌,云南十万军兵终于暂时安定下来,各军将士的婚配问题亦解决,各卫所的位置也选定好,建设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耕地亦划分好。

其中,少不得朱元璋派遣到云南的官员吏员出力,为朱棡解了燃眉之急。

沐府,朱棡兴冲冲地来寻沐英,道:“西平侯,快看看金陵送来的文书,滇铜运送往金陵的路线,定下来了!”

朱棡与沐英在云南忙着政务,忙得昏天黑地,压根就没想过滇铜会留在云南本地铸造货币这种事儿。

沐英闻言仰面而笑,道:“看来殿下又有的忙了,快看看,朝廷如何说?”

“朝廷以东川府铜矿区为核心,将云南产的铜矿分两步,运送至金陵,第一步,从云南至四川,由陆路转长江水运,铜矿从东川、会泽,运送至金山江畔的昭通或四川叙州府(宜宾),这一步需要走五尺道或者石门道,单程的时间大约在十五天到二十天左右。”

朱棡说着走到了悬挂的地图旁,比对着地图,说道:“第二步,从叙州府到重庆府,再行至汉阳府、安庆府至金陵府,完成转运,若是季节合适,顺流而行,大概需要三十天到四十天左右,长江漕运成熟,正好用于运送铜矿。”

沐英眸子流转,道:“这么说来,那五尺道还有通往五尺道的云南境内道路,都要重新翻修才行,朝廷可有具体计划?”

云南如今的财政可不富余,刚打完仗又安排了十万明军,云南府库里面穷的叮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