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百官激愤,群臣弹劾(第2页)
永昌侯此举,完全无视朝廷律法,必须严惩,不然以后边关大将纷纷效防,我大明将过国之不国!”
“陛下,臣附议!”
“臣也附议!”
………………
紧接着吏部尚书余熂,户部尚书杨靖、工部尚书徐本、刑部尚书唐铎,礼部尚书李原名都跟着出言,这无关文武之争,蓝玉此举让他们想起了五代十国时的那些跋扈武将们,必须打压这股风气。
与其形成对比的,赫然间便是武将勋贵一派,然而此时勋贵们全都沉默不敢言语,哪怕是与蓝玉有姻亲关系的郑国公常茂,也是如此。
而一旁的太子朱标,对蓝玉这般举动,心中也是暗恨不已,昔日蓝玉离开金陵前,他就已再三嘱咐,更是拿李勣之事敲打了一番,可万万没想到,到了北平之后的蓝玉,竟然还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来。
一方大将,无令出兵,按大明律法都是轻的,若是争论起来,此番举动跟谋反又有什么区别?
今日能率领麾下军马深入草原腹地,来日,天晓得你会不会同样率领着一众军马攻入这金陵城,打到皇宫大内来。
许多事,最是怕联想,一联想,什么可能都会出现。
朱标一脸忧虑,他哪怕想要为蓝玉说情,也没办法。
奉天大殿上,文官群情激愤,武将勋贵面如沉水,这殿内的大势,俨然形成对蓝玉极为不利的局面。
若只是这些倒也罢了,可在朱标的心头,恐怕自家父皇对于蓝玉擅自出兵一事,心中亦有着定策,不是他朱标开口劝说就能够改变的了。
“蓝玉此举,虽然是为了灭北元王庭,但终究触犯了大明律法。”
朱元璋缓缓出言,他这金口一开,方才那些好似要杀了这永昌侯蓝玉的诸多文官,一个个迅速便闭上了嘴,静等朱元璋这大明天子的最后审判。
“传旨,让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前去北平一趟,亲自带人将蓝玉押解回京,届时再行处置。”
朱元璋目光射出一股浓浓的煞气,眉眼紧皱。
“陛下英明。”群臣百官,自是齐齐应声。
至此,奉天大殿内,蓝玉之事才算是暂时告了一段落,但肉眼可见的是,这不过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罢了。
此事绝难善了。
……
另外一处,北平城外草原之地,蓝玉正在领着兵马返回的途中。
俘虏的数万人马,还有各种价值连城之物,以及那些北元王庭的重要人物全都被押解着,好吃好喝地伺候着,绝不能够再随便死人,这些人可都是活着的军功,蓝玉不说是视若珍宝,但也绝对不愿白白没了去。
回到他的主营帐内。
蓝玉卸了甲,面上尽是畅快,美滋滋地写起了他的军功奏折。
将奏书写好,交给旁边的蓝顺,随后这奏书就开始由麾下之人十万火急发往北平城处。
等到将这事做完,蓝顺再回到这营帐之内,便见得义父蓝玉大笑不止,声音豪气冲天:“哈哈哈!!!北元王庭被本侯一举剿灭,此等不世之功,宋国公也比不得本侯,恐怕此战过后,本侯也该封上一个国公之位了。”
“恭喜义父,贺喜义父!”
蓝顺眉梢眼角尽是喜色。
蓝玉一朝升天,他这做义子的也能水涨船高,日后在这军队之内的前途自然是一片光明。
“顺儿放心,此次你也是立了大功,待义父来日成国公之时,自是不会亏待于你!”蓝玉上前,砰砰作响地拍了拍蓝顺的肩膀。
蓝顺立刻单膝跪地,目光火热,连忙表起了忠心:“孩儿多谢义父,日后定为义父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此刻他们父子二人对视一眼,心中一片火热,满是对那未来的无限憧憬。
……
时间缓缓流逝,半月之后,蒋瓛领着人马来到了北平城内。
身为第二任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在这朝野之间的名声可不小,更何况此刻在北平城内,永昌侯蓝玉不在,所以这城中一应官员,完全不是他蒋瓛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