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大明又没钱了?晋商范家(第3页)
他们自然也想水涨船高。
一回回地加入京营新军,无疑是京城大多数百姓唯一能提升阶级的方式了。
所以,成国公朱纯臣他们离开不到半月,京营新军的成员编制就再一次凑齐。
随着白花花的银钱再度下放,老百姓们欢天喜地。
到了京营里面的大好男儿也算是放下心。
有了银钱,哪怕这条命豁出去了也值得,起码还能留给家中的老娘、妻儿老小,不算白白在这世上走了一遭,白白丢了性命。
但很快,随着京营新军的训练提上日程,个个叫苦不停。
可那大块大块的猪肉、甜滋滋的绿豆汤,还有武将勋贵这些他们眼中以往的大老爷也都身先士卒,在崇祯朱由检带头下,个个累死累活、累得筋疲力尽。
大老爷都能受这份苦,没理由他们这些百姓家的孩子就受不得。
自古至今总有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若是连吃苦这方面都比不得这些富户、权贵大佬,穷人那才是真的没了半条出路可言。
新军训练的效果极为明显。
有了之前的经验,朱由检这次训练效率又提高了许多。
只是随着效率提高的,还有宫里面花钱如流水。
白花花的银子送往了辽东,还有中原之处洪承畴手下的大军,以及各处的土司军队,再加上又一轮新军军饷的发放,之前在朝堂之上好不容易得来的,再加上内帑原有的,总共一百多万两银钱,到如今已所剩无几。
更别提还有这些土豆的良种,这些可都是要花银钱的。
哪怕土豆、玉米、番薯这些粮食之物未来必定能大赚特赚,可终究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解不了当下的燃眉之急。
而对朱元璋而言,读过明史的他自然明白如今这大明天下谁最有钱。
这京城之处的群臣百官前不久才搜刮过一回,如今不能直接搜刮,自然能间接搜刮。
他们吐出了近三分之一乃至更多的家财,靠他们手底下的那些晋商,自然也就入了朱元璋的眼底。
武英殿内。
下了朝会,朱元璋将温体仁还有兵部侍郎杨嗣昌两人唤来:“晋商一事该处置了,边关之处勾结建虏的该解决了。”
“江南之处不用你们烦心,不过这北方商界不能再这么继续乱下去。”
“咱说的话你们二人可懂?”
朱元璋带着老茧的左手轻轻拂过面前光滑的黄花梨木桌面,随即巍巍屈指,指骨关节敲击桌面,发出咚咚咚的响声,固是带给常人一种重重的压迫感。
“太祖陛下,微臣明白,晋商一事,祸害社稷,乃是国之大蠹,其实微臣数年来一直在查探此事,到了最近才有所成效,不过只是查询了一些晋商之人,并未将其全部一网打尽,还请太祖陛下恕罪。”
温体仁边说话,从袖内取出一份名录,交给了在这武英殿内的王承恩。
身为东厂提督兼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本对朱由检忠心耿耿,可朱由检日日待在那京营新军之内。
可算是如今京城之处最安全的地方没有之一。
他自然也就来到了太祖皇帝身前,俯身将名录翻了翻。
朱元璋大致满意:“晋商为首的范家必须诛灭满门,其余之家论其罪行,或抄家或流放,剩下的可给予戴罪立功的机会。”
“毕竟我大明崇祯一朝如今正是用人之时,伤筋动骨也未尝不可重用一案,但必须要有所底线,如这般倒卖国之重器、祸害国之社稷的,必斩不饶。”
朱元璋再次大声一喝。
温体仁赶忙俯身行礼:“微臣遵旨。”
将此事通通应了下来。
旁处的兵部侍郎杨嗣昌也是连忙跟着俯身行礼。
待两人下去之后,朱元璋才继续翻起那名录,看着上面不过只有寥寥数人,并非晋商的全部成员,不禁笑骂了一句:“可真是个老狐狸,咱或许不需要这样的纯臣,但朱由检这孙儿还真是得用上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