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海禁大财!太祖盯上了(第3页)
熊文灿深深沉思,细想过后才苦笑一声:“是极是极。”
“他郑芝龙又如何能够比得上我大明的开国太祖?”
“是本总督一时想岔了,钻进了这牛角尖。
怪不得邹维琏那老家伙居然亲自带着两位钦差招抚之人前去那琉球之处,看来这老狐狸从一开始就看透了这一点。”
“本总督这一次反倒是不如他了。”
熊文灿目中流露精芒,大手一张,目光顿时变得肃然:“传令!总督府责令水师总兵还有其福建一应衙门的人,开始陆续和郑总兵接壤,不可有激进之举,只是名义程序暂时接触,一切都需等到朝鲜一战过后再行进一步的加深。”
熊文灿还是知晓如今的国朝大事,也明白太祖朱元璋为何在当下的这个时局拉拢他郑家郑芝龙的缘故。
恐怕再过不久,这郑芝龙头上挂着的那个“副总兵”的“副”字,也就要变为“正”字了,在这福建之处才算得上名副其实真正的水师一把手。
甚至在不远的将来。
他郑家还有他郑芝龙在水军这一方面,怕是要成为头一号的扛把子,成为武将勋贵之内新崛起的存在。
福建郑氏之名,或许也要在这中原之处落入各方世家大族的眼里。
等到属下退去,熊文灿在这古色古香的书房之内再度抽出抽屉,拿出里面李过、红娘子二人到了福建之处后,身边那位宫里面的公公转瞬给他递过来的一份纸页。
正是朱元璋的旨意。
责令他这五边总督熊文灿与海禁一事大加严管。
朝鲜一战过后,朝廷便要拿此事开源。
看着那封旨意,熊文灿诵读数遍之后,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太祖他老人家的决心,才小心翼翼地将其重新放回。
内心却不由得一阵苦笑。
自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定下海禁一事。
虽说其后到永乐一朝,有三宝太监于海外大肆巡洋,为大明海外之处打响名气,大大增加,可在其后的年间,海禁便无声无息再度实行。
但对于他这位五边总督熊文灿。
同样也是世家的一份子而言,海禁明面是“祖宗之制”,不过实则是这福建、两广之处的各处世家大族和那些商贾合作,以此来形成的垄断之势。
明面之上不许任何人行海禁,可私底下他们这些人个个都是海外贸易的大户,之所以在朝堂之上拿“祖宗之志”来说辞。
无非便是不想让朝廷下场分这一杯最大的羹。
而现如今,太祖皇帝似乎从这仙界下凡,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明白了这海上贸易的巨大利润。
“这下福建、两广之处又不知要死多少人了。”
熊文灿感慨一阵,随后目光闪过一道坚定之色,缩了缩脖子的他立刻着手,洋洋洒洒挥毫笔墨写了一封家书。
他家原本对于海上贸易也是参与不多。
可随着熊文灿来到这福建担任戍边总督一职之后,俗语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如今他熊文灿近水楼台先得月,又岂会不靠海吃海?
自然是这海上贸易的一份子,只是其数量不多罢了。
所以如今壮士断腕,还是很容易能够把这伸出去的手给缩回来,实在不成就将这近年来吃下肚子里的再吐出去。
总比一家老小全都死光光要来的强。
待到日上三竿之时,熊文灿将家书已通过四处重新拔地而起、新建的驿站那些驿卒给寄了出去。
他刚出了府院,朝外行走之时。
忽地目光在边上一扫,却是在这街道四处看见了不少锦衣卫的身影。
以小见大,管中窥豹。
“太祖爷这是已打算布置了,大破大立。待来日,待了朝鲜那大胜之威,在福建、两广靠海之省,又有谁能碍得了太祖爷的宏图伟业?”
熊文灿脑中一顿思索,快步重回他的府院,又写了一封书信,将对家族与海贸的态度又复述了一遍,更坚决表明谁若是敢支持此事、负隅顽抗,待他熊文灿返回家族之时,必要将其逐出族谱,永世不得返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