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26章 精打细算,开源拓路(第3页)

他在尝试着做一些小巧的木碗、木盘,或者儿童用的小板凳。

他的手艺谈不上精湛,但做得还算周正。

他想着,若是能做出些像样的东西,拿到集市上,或许也能换回几个铜板。

王氏则带着花儿,在油灯下,将一些旧衣裳拆开,用那些还能用的布料,仔细地裁剪、缝制,想给孩子们做几双厚实些的布鞋,或者几件能替换的贴身小衣。

灯光下,一家人各忙各的,虽然清贫,却也透着一股子默默的韧劲和对生活的执着。

王氏作为当家人,更是将“精打细算”四个字刻在了心上。

接下来每日的饭食,她都计划好份量。

粟米粥是雷打不动的主食,但她会变着法子让粥显得更“有料”。

天气好时,她会带着花儿和丫丫去附近的山坡上挖些还能入口的野菜,如荠菜、婆婆丁等,洗净了切碎了放进粥里一起熬。

有时,她也会将家里仅存的一点点杂豆,如黑豆、红豆,抓一小把与粟米同煮,既能增加些许不同的口感,也能让粥更稠糊一些,顶饿。

孩子们也渐渐适应了这种有计划的饮食。

他们不再像最初那般,一看到食物就两眼放光,狼吞虎咽。

而是学着细嚼慢咽,珍惜碗里的每一口饭食。

饭后,也不再吵闹着要零嘴,而是主动帮着收拾碗筷,或者去院子里找些活儿干。

花儿和丫丫,则在王氏的带领下,也没闲着。

她们将家里积攒下来的一些旧麻布拆开,重新纺成线。

又将那些质地稍好的麻线,仔仔细细地整理出来,准备将来织些能上得了台面的布匹。

小山这几日也显得格外懂事。

他年纪尚小,重活干不了,便主动承担起照看更小弟妹的责任。

带着栓子、柱子、丫丫和豆子,在院子附近玩耍,不让他们去打扰大人们干活。

他也会帮着王氏晒晒野菜,或者给埋头苦干的父亲和哥哥们递上一碗水。

张大山看在眼里,心中熨帖。

小山聪慧伶俐,他早有打算,等家里再宽裕些,定要送他去读书启蒙,将来或许能有个不一样的出路。

但这事不急于一时,眼下,让全家安稳度日,才是头等大事。

他也常常带着铁牛和石头,去那五亩劣地里转悠。

仔细规划着哪块地适合种麦子,哪块地适合种粟米,哪块地又可以种些豆子来改良土壤。

他们将地里的石块一块块捡出来,堆在田埂边。

虽然春耕尚有一段时日,但准备工作却已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每一滴汗水,都浇灌着对丰收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