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铁牛学徒,锻造之始
家里的日子,在按部就班的忙碌中,一天天向前。田地里的庄稼需要照料。
山上的药材需要采挖炮制。
角落里的酒缸酱缸需要按时打理。
织布机前也需要人手轮换。
每一项,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在这些日常的劳作之外,张大山的心里,还在酝酿着更长远的计划。
他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无论是开垦剩下的荒地,还是将来耕种新买的水田。
亦或是改进酿酒、织布等家庭作坊的效率。
都离不开趁手、耐用的工具。
而他们家目前最大的短板之一,恰恰就是工具。
那几把从老宅分来的破铜烂铁,早已不堪重负,修修补补,勉强支撑。
新买的开山斧和铁锄,虽然好用,但也经不住天天跟石头泥土较劲,磨损得很快。
每次工具坏了,都要拿去请铁匠张老头修补,不仅要搭上人情,还得支付不菲的工钱和材料费。
长此以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更重要的是,很多他脑海中《天工开物》里记载的、更先进、更高效的农具或机械部件。
比如更耐用的犁铧,比如水车的某些传动零件,比如改良织机的精密构件。
都需要有可靠的铁匠,按照他的要求来精确打造。
张老头手艺虽好,但毕竟是外人,很多涉及核心技术的东西,他也不方便完全假手于人。
最好的办法,还是培养一个自家的铁匠。
能够随时随地修理、制作、甚至根据他的设计打造所需工具的人。
放眼家里这几个小子。
石头机灵,心思活,适合学辨药、做买卖。
小山聪慧,是块读书的料。
栓子柱子年纪还小,性子未定。
唯一合适的人选,似乎只有长子铁牛了。
铁牛力气大,性子稳,吃苦耐劳,又听话。
而且,之前在铁匠铺帮工时,他对打铁这门充满力量和火花的技艺,似乎也隐隐流露出几分兴趣。
让他去学打铁,既能发挥他的长处,也能解决家里的实际困难,为未来打下基础。
这个想法,在张大山的心中越来越清晰。
他决定,要为铁牛争取这个机会。
这天,他特意将家里新酿好的一小坛、品质最佳的粟米酒打上封口。
又包了几块王氏刚做好的、掺了野菜的杂粮饼子。
带着铁牛,再次来到了村东头的铁匠铺。
张老头依旧赤着膊,在炉火前挥汗如雨。
看到张大山又带着铁牛来了,他停下手中的活计,用审视的目光看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