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183章 府试考场,再展才华(第2页)

然后,他才重新睁开眼睛,目光变得清澈而坚定。

他决定,先从自己最有把握的第一题入手。

他提起笔,饱蘸浓墨,在那张印着朱红格子的考卷上,写下了第一个字。

破题,要精准犀利,直指核心。

承题,要圆转换顺,承上启下。

起讲,要开宗明义,气势恢宏。

他牢记着周先生教导的那些制艺法度,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反复斟酌,力求完美。

他的思路,如同山涧的清泉,渐渐变得流畅起来。

那些曾经背诵过的经文,那些与恩师探讨过的义理,那些自己苦思冥想得来的感悟。

此刻都化作了笔下一个个清秀而有力的文字,跃然纸上。

他写得很快,也很稳。

狭小的号舍里,只剩下他笔尖划过纸张时发出的、轻微的沙沙声。

以及他那因为高度专注而显得有些急促的呼吸声。

窗外的阳光,渐渐从最初的熹微,变得越来越炽热。

考场内,弥漫着一股汗水、墨汁和紧张情绪混合的特殊气味。

有的考生,早已是满头大汗,抓耳挠腮,对着空白的试卷,一筹莫展。

有的考生,则眉头紧锁,苦思冥想,笔尖在纸上划了又改,改了又划,始终难以落定。也有少数几个看起来胸有成竹的考生,正奋笔疾书,神情专注,似乎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小山,便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

他已经顺利地完成了前两道四书义的题目。

虽然耗费了不少心神,但他感觉,自己发挥得还算不错。

至少,将自己对经文的理解和感悟,都清晰而完整地表达了出来。

接下来,便是那道最难啃的“硬骨头”——《尚书》中的“十六字心传”了。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仔细地审视着题目。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这十六个字,言简意赅,却蕴含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智慧。

如何才能在短短数百字的篇幅之内,将其精髓阐发出来,并且还要合乎制艺的法度,确实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小山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周先生当初讲解这段经文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