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192章 文章锦绣,学政青睐(第2页)

就在这时,一位年约五旬、须发皆白、看起来颇有学问的老者,正有些烦躁地批阅着手中的一份策论试卷。

他乃是此次院试的副主考之一,姓钱,名敬儒,是南阳府学宫中有名的宿儒,以学问严谨、眼光挑剔着称。

他已经连续批阅了数十份关于“边防屯田”的策论。

大多是些老生常谈、空洞无物之言,看得他昏昏欲睡,几欲作呕。

他拿起面前这份编号为“玄字柒拾贰号”的卷子,本也未抱太大希望。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卷首那几行工整清秀、笔力却又颇为老到的字迹上时。

他那原本有些浑浊的眼睛,却不由得微微一亮。

“嗯?这字倒还有几分风骨。”他心中暗道。他耐着性子,继续往下读。

开篇的破题,便让他眼前一亮。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事之要,莫大于边防”

立论精准,气势不凡。

再往下看,那考生引经据典,分析历代边防得失,条理清晰,见解也颇为独到。

尤其是在论及屯田利弊之时,更是鞭辟入里,切中要害。

不仅指出了传统屯田政策中可能存在的种种积弊。

更提出了一些诸如“改良土壤”、“推广农具”、“兵农分离管理”、“产出激励民生”等颇具新意和可行性的建议。

这些观点,虽然在某些细节上还略显稚嫩。

但其中所蕴含的那份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经世致用”之学的务实思考。

却让钱敬儒这位见惯了空谈误国之辈的老学究,感到了一股久违的惊喜和震动。

“好。好啊。”他忍不住低声赞叹了一句,手中的朱笔,不自觉地在卷面上圈点起来。

他又翻看了这份试卷前面的经义部分。

发现其对《孟子》和《大学》的理解,也同样深刻透彻,阐发精当,远非寻常童生可比。

“此子可堪造就啊。”

钱敬儒越看越是心喜,越看越是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