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临危受命,约法三章(加更,求好评)(第2页)
“其二,当均劳逸之公平。既要众人出力,便需赏罚分明,不使勤者心寒,不容惰者钻营。可用工分之法,或以物易力,总需有个章程,让众人心服。”
“其三,当重信诺之根本。你既许诺带领大家走出困境,便需言出必行,行之必果。即便遭遇挫折,亦不可轻易失信于民。如此,方能聚拢人心,众志成城。”
周先生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张大山那原本还有些纷乱的思绪,瞬间变得清晰起来。
他知道该怎么做了。
“多谢先生指点。俺明白了。”他再次起身,向着周先生深深作揖。
从周先生家出来,张大山的心中已然有了定计。
他立刻让石头去把张河、钱大爷,以及昨天那些主动前来请愿的、在村里还算说得上话的十几位村民代表,都请到了自家的新院子里。
这一次,张大山没有再像昨天那样,只是简单地应承。
而是将他们让到堂屋,一人面前摆了一碗清冽的井水。
然后,他便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又得了周先生指点的“约法三章”,一字一句,清晰而又郑重地,向众人宣布了出来。“第一条,也是最要紧的一条:从今往后,咱们青石村要想想法子找出路,所有的大事小情,都得听俺张大山的统一号令,统一安排。”
“俺知道,大家伙儿平日里各顾各家,散漫惯了。可如今这光景,要想干成事,就不能再是一盘散沙,各行其是。”
“俺需要的是,大家伙儿能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俺说要挖沟,那就不能有人去填坑;俺说要往东,那就不能有人偏要往西。”
“当然,俺张大山也不是那不讲理的霸道人。大家伙儿若是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可以随时当面跟俺提,咱们关起门来,敞开了商量,择善而从。”
“但一旦这事儿定下来了,形成了章程,那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谁要是敢在背后阳奉阴违,拖后腿,使绊子,或者煽风点火,破坏咱们的大计,那就休怪俺张大山翻脸不认人,第一个不饶他。”
他这话,说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那些村民代表们,互相看了看,虽然觉得这张大山口气大了点,但也明白,如今这村里,也确实只有他能镇得住场面了。
当即便有人带头应道:“大山哥说的是。如今这村里,也就只有您能领着咱们了。您咋说,俺们就咋干,绝不含糊。”
“对。只要能让俺们有口饭吃,你让俺们干啥都成。”
有了人带头,其他人也都纷纷点头附和。
张大山见状,心中微微松了口气,知道这最关键的第一步,算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好。这第二条:各尽其力,公平合理。”
“俺张大山不是神仙,变不出米粮,也变不出银钱来给大家伙儿白白享用。”
“想要把这日子过好,就得靠咱们大家伙儿自己的双手,一锄头一锄头地去刨,一担子一担子地去挑。”
“所以,从今往后,凡是村里组织的集体劳动,或者是将来要兴办的集体产业。各家各户,都必须按照人丁和田亩,出工出力,不得有丝毫的推诿和懈怠。”
“壮劳力,自然要多出些力气,承担更重的活计。”
“妇孺老弱,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些辅助性的工作,比如拾柴、送饭、或者将来作坊里的一些轻便活计。”
“俺丑话说在前头,这出力多少,将来享受集体带来的好处多少,都得有个明明白白的章程,都得记在账上,谁也别想光占便宜不出力,也绝不能让那些真正肯下力气的人寒了心。”
“当然,对于那些家里确实有特殊困难,比如孤寡老人、或者遭了重病的,咱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不管。村里可以酌情给予一些照顾和帮扶。但这个度,咱们得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