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水渠建成,举村欢庆(第2页)
而张大山自己,更是像一根定海神针,牢牢地扎在这清河岸边。
他每日里都是第一个到工地,最后一个离开。
他不仅要统筹全局,指挥调度,解决各种突发状况。
更多的时候,他都会亲自跳下河道,拿起工具,和村民们一起,泡在冰冷刺骨的泥水里,干着最脏最累的活。
他的裤腿总是湿漉漉的,沾满了泥浆。
他的手上,也因为长时间握着粗糙的工具而磨出了厚厚的老茧,甚至裂开了好几道口子。
但他却像是不知道疲倦一般,那双眼睛,始终炯炯有神,充满了力量。
他会耐心地,给那些因为不得要领而干活效率低下的村民,讲解如何用巧劲儿,如何配合协作。
他会细致地,检查每一段新清理出来的河道,确保深度和宽度都达到要求。
他会在大家伙儿累得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用几句朴实却又鼓舞人心的话,重新点燃他们心中的那团火。
“爷们儿们,再加把劲儿啊!”
“想想咱们那干裂的地,想想家里那嗷嗷待哺的娃儿。”
“这河道早一天挖通,咱们就能早一天吃上饱饭,过上安生日子。”
“累是累了点,可这汗水,是为咱们自个儿流的,值!”
在他的带领和感染下,整个清河岸边,都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众志成城的景象。
那种因为灾荒而产生的绝望和麻木,早已被这种热火朝天的劳动激情所取代。
每一个人的脸上,虽然都带着疲惫和汗水,但眼神里,却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期盼和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
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着这个村庄的命运。
时间,就在这紧张而又充实的劳作中,飞快地流逝着。
转眼间,又是十数日的光景过去。
清河那段淤积最严重、也最容易引发水患的主河道,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被彻底地疏浚一新。河床变得比以前至少深了两尺有余,宽度也拓宽了将近一倍。
原本那些因为塌方而形成的、犬牙交错的河岸,也被修整得相对平直,并用从河道里清出来的石块和张大山指导制作的改良泥坯,进行了初步的加固。
虽然还算不上什么坚不可摧的堤坝,但至少,比起以前那副松垮垮的样子,已经强了太多。
而最让村民们感到兴奋和期待的,还是那条由张大山亲自选址、亲自规划、并带领着铁牛、柱子和几个手脚最麻利的年轻人,耗费了最多心血才开挖出来的、足有两里多长、三尺来宽的引水干渠。
这条水渠,从清河上游一处水流相对平缓的河湾处引出。
巧妙地利用了地势的自然落差,蜿蜒向前。
穿过一片片原本因为地势较高而常年缺水的旱地。
一直延伸到村子西边那几片最大的、也是最需要水的连片耕地附近。
水渠的底部和两侧,也都用石块和改良泥坯进行了仔细的铺砌和加固,尽量减少渗漏。
在水渠的入口处,张大山还依照《天工开物》里的图样,设计并安装了一个简易的木制闸门。
虽然结构简单,但却能有效地控制进入水渠的水量,方便日后的管理和调度。
当这条承载了全村人希望的引水干渠,终于全线贯通,只剩下最后一道与清河主河道连接的土埂尚未打通时。
整个青石村,都沸腾了。
这一日,天公作美,晴空万里,阳光和煦。
张大山没有选择什么黄道吉日,也没有搞什么繁文缛节的祭祀仪式。
他只是让石头去村里挨家挨户地通知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