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提亲纳采,良缘得证(第2页)
进了堂屋,分宾主落座。
丫丫奉上新沏的香茗。
周先生先是跟张大山夫妇寒暄了几句。
无非是些“家长里短”的场面话。
以及对张大山带领青石村日新月异变化的由衷赞叹。
张大山也谦逊地回应着,说是全仗着周先生平日里的指点。
客套话说完,周先生才清了清嗓子,将怀里那方红绸包裹,郑重地放在了面前的八仙桌上。
他的神情,也变得格外严肃和恳切起来。
“大山,弟妹。”他缓缓开口,声音虽然不大,却也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张大山和王氏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了然的笑意。
他们知道,这正戏,总算是要开场了。
“先生但说无妨。”张大山笑道。周先生点点头,目光转向了站在一旁,早已是面红耳赤,手足无措的周文轩。
“老夫那不成器的侄儿周文轩,自打来到贵府,叨扰也已近一年了。”
“蒙张先生和夫人不弃,不仅给他衣食住行,还为他寻了个安身立命的差事。”
“这份大恩大德,老夫和文轩,都是铭感五内,时刻不敢相忘。”
“文轩这孩子,虽然命途多舛,家道中落。”
“可他自小也曾读过几年圣贤之书,粗通文墨,品性也还算端正。”
“平日里,也还算勤勉踏实,不曾有半分懈怠。”
“老夫斗胆,今日特为这不成器的侄儿,向府上求一门亲事。”
他说着,站起身,对着张大山和王氏,深深地作了一个揖。
“恳请张先生和夫人,能将府上贤淑聪慧、蕙质兰心的花儿姑娘,许配给我家文轩为妻。”
“老夫知道,文轩如今家贫式微,身无长物,实在是……配不上花儿姑娘这般的好女儿。”
“但这几本书,这方砚台,这支毛笔,却是老夫一生之珍藏,也是周家几代读书人的一点念想。”
他指着桌上那方红绸包裹,声音有些哽咽。
“老夫愿以此为聘,并立誓,文轩此生,定不负花儿姑娘,定当敬她爱她,与她同心同德,白首偕老。”
“若违此誓,天诛地灭,不得好死。”
他这话,说得是情真意切,也掷地有声。
张大山和王氏听了,都是心中感动。
他们知道,周先生这是把自家最珍贵的东西,都拿出来了。
也把自家侄儿的终身幸福,都郑重地托付给了他们。
“周先生,快快请起,使不得,使不得。”王氏连忙上前,将周先生扶住坐下。
她眼圈也有些泛红,拉着周先生的手,诚恳地说道。
“先生这番心意,俺们都明白。”
“说句不怕您老笑话的话,俺们夫妇俩,也早就把文轩这孩子,当成自家的半个儿看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