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261章 名师磨砺,望闻问切(第2页)

“弟子张丫丫,拜见师父!”

“弟子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只求师父能传授弟子济世活人之术,弟子感激不尽!”

声音清脆,也充满了坚定。

于是,丫丫便在这与世隔绝的药王山深处,开始了她艰辛而又充满了希望的学医生涯。

秦仙姑的教导方式,与她爹爹张大山那种“寓教于乐,启发引导”截然不同。

她极其严厉,也不苟言笑。

每日里,天不亮,丫丫就得起身。

先是跟着师父在山间吐纳练气,秦仙姑说,医者须得自身气血充盈,方能感知病患之气机。

然后,便是繁重的药材采集和炮制工作。

药王山上,遍地都是宝。

可那些真正有奇效的珍稀药材,往往都生长在最险峻的悬崖峭壁之上,或者最幽深的密林毒瘴之中。

丫丫每日里都得背着沉重的药锄和竹篓,跟着师父或者其他几个早入门的师姐。

翻山越岭,攀岩附葛,去采集那些沾染着晨露和天地灵气的仙草灵药。

有时候,为了采摘一株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千年石斛”。她甚至得冒着生命危险,将自己用粗壮的藤条捆在腰间,由师姐们在上面拉着,一点点地,从那万丈悬崖之上,将她缒下去。

那份惊险和刺激,是她以前在青石村,连想都不敢想的。

采回来的药材,还得进行最精细、也最耗时费力的炮制。

清洗、筛选、切片、晾晒、蒸煮、煅烧、酒炙、醋浸……

每一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炮制方法和火候要求。

稍有不慎,那好好的药材,就可能变成一堆无用的废物。

秦仙姑对此,要求是极其严格的。

丫丫常常会因为一点小小的疏忽,比如火候没掌握好,药材的切片不够均匀。

而遭到师父毫不留情的斥责和惩罚。

除了这些繁重的体力活和枯燥的药材炮制之外。

每日里,丫丫还得抽出大量的时间,去背诵那些比《三字经》还要拗口难懂的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古奥的文字,玄妙的理论,那些充满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的深奥学问。

常常让她看得是头昏脑胀,叫苦不迭。

可她却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也从未想过要放弃。

她知道,这药王山,便是她梦想开始的地方。

这秦仙姑,便是她命中注定的恩师。

她将父亲临行前的嘱托,和自己当初立下的誓愿,都牢牢地记在心里。

每日里,将那些难懂的医理药性,都死记硬背下来,再慢慢地,去理解,去消化。

她还会将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些疑问,从书本上看到的一些新的心得。

都仔仔细细地记录下来,一有机会,便会虚心地向师父或者师姐们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