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271章 村学教化,顽童识礼
自从张大山亲自督办,又请了周先生和周文轩定了那些“学规”和“奖惩章程”之后。那学堂里的光景,可就真个不一样了。
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先生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
底下那些皮猴子们,不是交头接耳,就是抠指甲、望窗外,心思全没在书本上。
如今啊,每日里晨钟一响。
那些背着小书包的娃儿们,便都一个个老老实实地走进学堂。
在自个儿那小小的课桌前坐得端端正正。
等着先生进来授课。
周先生教《三字经》、《百家姓》的时候。
依旧是那么的不疾不徐,抑扬顿挫。
可底下那些小脑袋瓜们,却不再像以前那样东张西望了。
他们会学着先生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跟着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那声音,虽然还带着几分稚嫩和浓浓的乡音土调。
可那份认真劲儿,却是实实在在的。
周文轩教那些初入学的娃娃们识字、描红、还有那简单有趣的“新式算学”时。
也比以前省心了不少。
他不再需要时刻提防着哪个野小子又在偷偷地往同窗的砚台里掺沙子了。
也不用再担心哪个小丫头因为想家而在课堂上哭鼻子了。
孩子们都睁着那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聚精会神地瞅着他手里那根充当教鞭的细柳条。
听着他用那温和而又带着几分江南口音的嗓音,讲解着每一个字的笔画顺序,每一个数目的加减奥妙。
那份专注和对知识的渴望,让周文轩心里头也是暖洋洋的。
这“学规”和“奖惩”,还真是个好东西啊。
那些平日里表现好、课业也用心的娃儿。
比如豆子,还有那李老四家的小闺女二丫。
月底考较的时候,总能从周先生手里,领到几支新削的炭笔,或者几张干净的草纸。
有时候,运气好了,还能得上一小块甜滋滋的麦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