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276章 医馆迎客,仁心暖人(第2页)

可比起以前那懵懵懂懂的“悬丝诊脉”,却也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她已经能大致分辨出一些常见的脉象,比如那如水上浮木的“浮脉”,沉按始得的“沉脉”,一息三至的“迟脉”,一息六至的“数脉”等等。

再结合着前面望闻问的所得。

她便能对病人的病情,做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初步判断了。

再仔仔细细地,写下一张药方,交给病人或其家属。

然后,她会走到那摆满了各种瓶瓶罐罐、散发着淡淡药香的药柜前。

熟练地,取出几味对症的药材,用小小的戥子称了分量。

并耐心地,叮嘱他们如何煎煮,如何服用,以及平日里该注意些什么,忌讳些什么。

那份认真负责的态度,那份温和耐心的言语。让每一个前来求医问药的人,都如沐春风,心里头踏实了不少。

说来也怪,那些在镇上郎中那里,常常是几副汤药下去都不见起色的老毛病。

到了丫丫这里,往往只是三两剂看似普通的草药,便能药到病除,大见好转。

村西头那张屠户的婆娘,常年都受那头风病的折磨。

一到阴雨天,那脑袋就跟要裂开似的疼,吃啥药都不管用。

丫丫给她仔细瞧过之后,说是“风寒束表,清阳不升”所致。

便给她开了个以川芎、白芷、细辛、藁本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的药材为主的方子。

那张屠户的婆娘将信将疑地,回去煎了三副药喝下。

嘿,还真是神了!

没过几天,那纠缠了她多年的头风病,竟然真的十停去了七八停,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还有,村南头那钱大爷的小孙子,前几日因为贪凉,吃多了生冷的瓜果。

结果闹起了肚子,上吐下泻,小脸都折腾得没了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