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277章 公仓初立,众议规章(第2页)

村民们听着,都觉得新鲜,也觉得……这法子,听着就透着一股子正规和稳当。

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聚精会神地等着张大山往下说。

张大山也不卖关子,接着道:“这‘公仓’和‘公积金’,说白了,就是咱们青石村往后过日子的‘总账房’和‘钱袋子’。”

“它们能不能管好用好,直接关系到咱们村往后的兴衰,也关系到咱们家家户户的福祉。”

“所以,这管理和使用的规章制度,就必须得严明,也必须得公平。”

“头一条,也是最要紧的,就是这‘公仓’和‘公积金’的钱粮,必须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私自挪用或侵占。”

“每一笔钱粮的进出,都必须有两人以上的经手人签字画押,还得有‘公社会’的理事们共同审核通过,才能算数。”

“账目呢,也得由豆子那孩子,用他那套新式的记账法子,仔仔细细地记录下来。每月初一,都得把上个月的收支明细,用大字写清楚了,张贴到村口那大槐树底下,让全村的老少爷们都瞅瞅,都心里头有数。”

“谁要是对账目有啥疑问,都可以随时来问,咱们绝不藏着掖着。”张大山这个“账目公开,多人经手,定期公示”的提议,一下子就说到了大家伙儿的心坎里。

以前那张有德当村长的时候,村里那点公产,就是一笔糊涂账。

如今张先生这法子,可真是太敞亮了,也太让人放心了。

“张先生高明啊!就该这么办!”钱大爷激动得一拍大腿。

“这账目公开了,谁还敢在里头动手脚?咱们大家伙儿心里头也就都踏实了。”

张河也连连点头:“是啊,这法子好。有豆子那孩子管账,他那算盘珠子拨得,比猴儿还精。再加上咱们几个老家伙盯着,指定错不了。”

张大山见众人没有异议,便继续说道:“这第二条规矩呢,就是关于这‘公仓’和‘公积金’的钱粮,到底该怎么用,用在啥地方,也得有个先后次序和轻重缓急。”

“依俺看,咱们可以把这用途,分成三大块。”

“第一块,就是‘村庄公共事业投入’。”

“比如,咱们村那几条出村的土路,还得继续修缮,最好是能全铺上三合土,再挖好排水沟。这路通畅了,咱们往外运东西或别人进村来,都方便不是?”

“再比如,咱们村那学堂,如今也办起来了。先生的束修,娃儿们的笔墨纸砚,那也都是长期的开销。往后要是想把学堂办得更好,那也得靠这‘公积金’来支撑。”

“还有,咱们村的水利设施,那水渠、塘坝、水井,都得定期维护,才能长久地发挥作用。这些,也都得从‘公中’出钱出力。”

“这一块的投入,是为咱们村的长远发展打基础,是万万省不得的。”

村民们听着,都觉得在理,纷纷点头。

这些事儿,都是关系到全村人切身利益的大事。

张大山又道:“这第二块呢,就是‘风险应急储备’。”

“咱们都是庄稼人,靠天吃饭。谁也不敢保说明年就不会再遇上个灾年。”

“所以,咱们这‘公仓’里,必须得常年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粮食。比如,至少得存够全村人三个月嚼用的口粮。”

“这‘公积金’里,也得预留出一部分钱来,专门用来应对那些突发的、过不去的坎儿。”

“真要是再遇上个灾年,或者谁家不幸遭了火灾、重病,咱们村里也能有个底气,能及时地伸出援手。这算是咱们青石村给自个儿上的一道‘保险’。”

这话,更是说到了大家伙儿的心坎里去了。

去年那场大旱的苦楚,他们可都还没忘呢。有了这“应急储备”,往后心里头可就踏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