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311章 农录初编,技术推广(第3页)

“这里头啊,写的都是咱们自家摸索出来的、种棉花、种大豆的实在法子!都是经过俺们自家田里头验证过的,管用!”

“从今往后,大家伙儿要是想种这两样金贵庄稼,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两眼一抹黑,瞎琢磨了!”

“照着这书上写的去办,保管你们也能种出跟俺家一样的、亩产几百斤的好庄稼来!”

说着,他便让小山和周文轩,把那《青石农录》里头,关于棉花和大豆种植的关键要点。

都仔仔细细地,用那最通俗易懂的话,给大伙儿念了一遍,讲解了一遍。

还把那些画着耧车图样、棉花打顶示意图的纸张,都一一展示给众人看。

村民们听着,看着,一个个都激动得是两眼放光,摩拳擦掌。

“我的老天爷!这张先生可真是把心都掏给咱们了啊!”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农激动地说道,手都有些发抖。

“这书上写的,可都是真金白银的本事啊!比那传家宝还要金贵!”

“有了这‘农书’,往后咱们种地,可就有了准谱了!再也不怕白费力气不出活了!”另一个壮实的汉子也大声附和。

“明年开春,俺说啥也得跟着张先生学,把这棉花和大豆都给它种上!也让俺家婆娘娃儿穿上新棉衣,吃上豆油!”

张大山又宣布,这《青石农录》,会先抄录几份,放在村学堂和“公社会”那里。

村里人谁想学,都可以随时去翻看,去请教。

要是遇到不识字的,或者有啥不明白的地方,尽管来问他,或者问小山、周文轩他们。

保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一下子,整个青石村,都掀起了一股子学习农业新技术的热潮。

那些原本只晓得埋头苦干的老庄稼汉们,如今也开始琢磨起这选种、育苗、合理密植的道道儿来了。

每日里,村学堂和公社会那几本《青石农录》的抄本,都被翻得是卷了边。

围着小山和周文轩请教问题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有些个脑子活泛的,甚至还照着那图样,自个儿个儿动手,也做出了简易的耧车来,虽说粗糙了些,可也能省不少事。

第二年开春。

青石村的田野里,便不再是清一色的粟米麦子了。

大片大片的棉花地和大豆地,也开始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扎下了根。

因为有了这《青石农录》做指引,再加上张大山他们时不时地下地去指导。

这一年,青石村的棉花和大豆,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家家户户的粮仓里,都堆满了沉甸甸的棉桃和金灿灿的豆子。

光是这两样作物的进项,就让村里不少人家,一下子就翻了好几番的身家!

以前那些勉强糊口的人家,如今也能扯上几尺新布,给娃儿们做件新衣裳,过年也能吃上几顿豆油炒的菜了。

那些日子本就还算过得去的人家,更是添置了不少家当,甚至还琢磨着,是不是也该学着张先生家那样,盖上几间青砖大瓦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