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主 作品

第335章 “青石”品牌,名扬四海(第3页)

“张氏豆酱”,咸香适口,风味独特,无论是佐餐还是入菜,都能让人食欲大开。

“青石精麻彩布”,质地柔软,色彩天然,纹样别致,深受各地贵妇和小姐们的喜爱,甚至连京城里的一些大户人家,都开始派人前来订购。

豆腐和豆干,更是因为其新奇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迅速风靡了南阳府的各大酒楼和寻常百姓家。

就连那些原本只是在青石村周边小打小闹的改良农具,如曲辕犁、耧车、打谷机等,也因为其高效实用,而被一些有远见的乡绅和农场主大量采购,用于改良自家的田地。

赵四海的商队,如今几乎成了“青石优品”的专运商队,每月往返于青石村和府城之间,车队规模越来越大,运载的货物也越来越多样。

他当初与张家签订的独家代理契约,如今看来,简直就是捡了个天大的便宜。

“张老哥,您这青石村,可真是个聚宝盆啊!”赵四海每次来青石村拉货,都会由衷地感叹。

“老弟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从没见过哪个地方,能像你们这儿一样,层出不穷地冒出这么多好东西来!”

张大山只是呵呵一笑:“赵大哥过奖了,不过是些糊口的玩意儿,当不得‘宝’字。”

他心里清楚,这“青石优品”之所以能如此受欢迎,靠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领先,更是那份对品质的坚守和对信誉的珍视。

当然,这名声大了,麻烦也少不了。

市场上开始出现了一些打着“青石”旗号,或者仿冒“青石优品”包装的劣质产品。

石头和周文轩为此也没少费心思,他们一方面通过官府和商会的力量进行维权打假,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青石”标记的防伪设计,比如在印章上加入一些难以仿制的暗记,或者在高端产品上使用特殊的包装材料。

虽然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杜绝仿冒,但也有效地维护了“青石优品”的声誉和市场份额。

“青石”二字,已然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代表着优质、创新和诚信。